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美国这一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社区银行(colnlnunitybanks)是其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社区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富国银行--以社区银行业务为特色的传统商业银行,凭借独特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成为受次贷危机冲击小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银行案例。这种成功的银行经营模式为我国的银行业现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目前,我国银行业主要由国有资本主导,政府控股,国家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面对大量外资机构对中小市场份额的挤占,民营银行私有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便于发展中小型、区域性银行,有助于抢占空白市场,与国有银行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国内金融整体实力,利于加强国内银行竞争,为我国民间金融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然而现阶段的民营银行尚处于探索时期,存在先天劣势、民间金融法律监管不足、内部缺陷等问题。抓住中小企业及居民散户的空缺市场,美国社区银行将是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思路, 进而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
本文概述了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进行研究,揭示了社区银行的竞争力所在。并结合当前中国民营银行的现状,在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民营银行应从美国社区银行发展中得到的主要启示,以及发展民营银行的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引言,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综述美国社区银行这一成功的银行经营模式,并对国内民营银行进行初步的评述,指出不足所在,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二是文献综述,摘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社区银行的主要观点以及对国内民营银行发展的主要看法;三是阐述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状况,本章主要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 详细论述了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并对社区银行的外在保障与内在优势进行深刻剖析;四是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主要论述了民营银行存在的必要性,以及中国适合发展什么样的民营银行;五是中国民营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阐述目前中国民营银行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方向;六是中国民营银行未来发展走向,鉴于美国社区银行优势以及我国当前民营发展环境,对中国民营银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美国社区银行的国外文献回顾
在界定社区银行的概念时,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给出了不一样的理论界定。如今通常采用的界定方法是仅仅按照规模来划分社区银行,实际上,在国外大部分都是从规模上划分社区银行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是就是通过资产规模的大小来划分银行机构的,它提出了社区银行是资产小于十亿美元的储蓄机构、银行和控股公司。Tim Critchfield 等人对社区银行的定义是#8220;一种银行组织,包括银行和储蓄控股公司、独立银行和独立储蓄机构,其总资产或储蓄规模小于 10 亿美元(按 2002 年美元计算)#8221;。Scott E.Heind(2005)也同样认为界定社区银行的唯一标准是资产规模,社区银行的经营行为集中,其经营的范围也限定于本地区,而并非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Robert Deyoung,William C Hunter和 Gregory F Udell (2004) 增加了社区银行两个特点:(1)社区银行是在当地获得存款并为当地家庭和企业提供交易和授信服务的金融机构,通过服务过程中获得软信息作为与大银行竞争的优势;(2)社区银行需持照经营,仅在当地提供经保险的支票存款账户和贷款服务;重视本地化,避免自己的股权在发达资本市场交易。Allen N. Berger (2003)等人认为,如果以相同的资产规模定义社区银行,就不能很好的区分社区银行,进而不能很好的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定义社区银行:针对发达国家来说,即资产规模小于 10 亿美元的国内银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即为资产规模小于 1 亿美元的国内银行以及外资银行。Berger等人(2002)认为社区银行与大银行相比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在区域内具有信息优势,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Basset和Brady(2001)的研究数据,美国社区银行在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所收取的贷款利率比大银行高 0.75% - 1.5%,同时存贷利差比大银行的存贷利差要高出 0.15% - 0.7%,并且美国社区银行对存款服务收费价格往往低于大银行。同时爱德华兹等人(200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8220;银行的经营效率随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下降#8221;。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调查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美国社区银行成功的主要原因;
5. 参考文献
[1]Tim Critchfield, Tyler Davis, Lee Davison, Heather Graton, George Hanc, Katherine Samolyk.Further of Banking Study, Community Banks: Their Recent Past, Current Perform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J], 2004.
[2]Robert Deyoung, William C Hunter and Gregory F Udell. Whither the Community Bank,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5:2/3 81-84,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3]Allen N. Berger and Gregory F. Udell.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p: 112, 32-5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