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思考开题报告

 2023-01-19 08:55: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成立最早的民营银行当属1996年1月由全国工商联发起组建的中国民生银行,这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之初,民营资本在民生银行总股本中的比例超过了70%,这开创了我国民营资本入主银行业的先河。多种经济成分的涉足使得民生银行在当时有别于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受到国内外经济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定调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发展很快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领域的高度垄断还没有被打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依旧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众多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巨大难题。因此,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一个包括国有、股份、民营、地方、合作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是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中国的民营银行毕竟起步较晚,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问题。对于民营银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应的法制系统不够健全;股权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使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步上一条康庄大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前阶段而言,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制度制约较为突出.银行产权制度和市场准入推出制度尚不完善,金融监管力度不足,存款以及保险制度方面比较欠缺,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和利率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不够明晰。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从制度制约的角度来看,我国必须强化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支撑。

1制定合理的银行准入、退出、监管法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周民源(2013)认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推动了银行业组织体系的完善,并且带来的竞争促进了金融配置效率提升,但是在民营银行带来这些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弊端,民营银行开放过快会造成过度竞争,特权集团介入严重致使公司治理缺位以及有效的退出机制缺失。我国内地民营银行发展应把握两条发展路径:一是穗妥推进民营银行组建,二是有序推进中小商业银行民营化。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

渤海大学经法学院的陈思(2014)认为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在还处于发展的探索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银行自身的缺陷必将会逐渐暴露出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将会出现许多障碍。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从中寻找到适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路。黄燕青(2013)认为我国的民营银行虽然规模都比较小,网点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其他大型银行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清晰的产权结构有助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灵活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商业化的服务模式能够促进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抵制国有的商业银行的完全垄断地位以及帮助国有银行共同抵御外部竞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分析我国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寻找当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Yan Chen. Chinese Private Bank Theory and Polic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05, Vol.1 (1)

[2] 姚耀军,和丕禅.对民营银行概念、市场定位及其产生本质的再认识[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11,(03)

[3]汤世生, 台湾金控模式对大陆金融的借鉴, 金融街,2011年第6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