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0 14:36: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全方位巨变,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建设。19大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在实现经济的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发展质量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生态友好经济的发展,全面平衡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宗旨是强调全体人民都有得到金融援助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金融服务改善自己的生活,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一宗旨恰恰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普惠金融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

目前,随着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金融弱势群体得到了金融援助,获得了金融服务的机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普惠金融,这说明我们党和政府鼓励并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由于地域广阔,资源较少,融资难,很多金融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使得金融服务网点较少,金融服务较差;一些地区的保险制度不深入,社会福利不普及,扶贫政策不深入,导致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很多地区的资源有效供给与资源有效需求不平衡,资源无法合理的流向普惠金融。最后,普惠金融的监管与实施存在问题,监管不严格,没有有效的实施方法及试点地区。以上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普惠制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资产管理方式,既是对传统金融的创新,又是对传统慈善的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十分必要,普惠金融以致力于解决金融排斥,有效满足弱势群体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其中农村地区是弱势群体的聚集地,长期面临金融服务供给严重短缺。因此本文对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产生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的社会效益。研究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普惠金融的概述

二、普惠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三、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公益金融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卓高升(2010)从社会学和金融学角度研究社会公益,认为社会公益是一种分配体系,目的是提升社会整体福祉,以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为制度保障,使社会资源在二次分配中更加体现公平。

胡国晖、雷颖慧(2012)基于对商业银行的研究,认为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更好的为微小企业服务。传统金融受利益驱使,资源更为倾向于大型资本,而普惠金融克服这一偏向,涵盖所有群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2022年11月10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韩军、赵卫星.论保险代理人制度的风险防范问题[J].保险研究,2000(5):2.

[2]刘连生.对我国保险代理人的监督管理[J].华南金融研究,2002(8):2.

[3]吴小程.对我国保险代理人管理体制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4(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