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实现了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但金融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愈发明显,农村的金融设施建设不单单是数量上还有质量上都明显落后于城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它们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体系的支撑。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脱贫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经济正在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增长,整体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规模、数量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服务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种金融创新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
自2007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10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建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匮乏、金融业竞争不充分的现状,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对于那些商业银行而言,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自己独自的营运特色,存在诸多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这一选题,希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探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其健康、有序且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史及现状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我们对当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理论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国内学者的论文虽然较为详尽的论述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问题,但大多是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门槛和发展现状等角度出发,或者着眼于某一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宏观视角和数据量化研究不够充分。
一些学者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标准、治理机制分析其发展状况,如年志远和马宁(2009)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着服务于当地“三农”经济发展,低注册资本金股,东持股比例一定,治理机构设置灵活等优势,但准入、监管等政策上的诸多限制因素也制约着其发展;梁静雅等(2012)通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和发展经营状况等的分析,发现制度设计和监管政策的缺陷,以及政府和银行目标矛盾等问题使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通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一概念的界定,明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义及分类,理清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别。
2、 阐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背景、发展历程与现状。
3、从金融经济基础理论分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对比国外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案例,揭示其重要性。
5. 参考文献
[1]Stiglitz J E,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393-4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