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儿童具有未来消费主力军以及社会公民的双重身份,而新媒体广告的综合多元表现形式在为当下广告发展趋势注入活力的同时,对儿童成长环境乃至儿童认知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将体现在国家经济以及社会风尚的长效发展上。
研究新媒体广告对儿童认知心理的影响,一方面会有助品牌更好地实现在儿童中进行良性的品牌传播。
另一方面,少年强则国强,这将极大促进建设一个全方面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国家发展势态休戚相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以上海市场作为数据提取样本总体,以发放问卷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得到当下儿童在生活学习娱乐中接触新媒体广告的频次、对新媒体广告的理解程度以及新媒体广告对儿童生活学习娱乐活动的影响。通过比较新媒体广告与传统广告(非移动终端设备媒介传递的广告)对儿童认知心理造成的影响的差别,从中得出新媒体广告在儿童生活、学习、娱乐三方面的认知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应用过程。
解决问题:如何规范新媒体广告在儿童受众中的传播内容、形式和频次,以及为提高品牌在儿童中的传播效率提供有效参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新媒体广告对儿童心理影响的研究在21世纪初达到较成熟状态,以实验、调查为主要方法,通过观察得到儿童在电视、电脑等媒介影响下的认知及行为改变。国内外学者的代表性观察结论如下:
第一,武汉科技学院社科系的徐红和吴彬在2004年提出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存在多方面道德消极影响,包括(1)奉行拜物主义(2)惟物质消费至上(3)强调独占意识
第二,谢菲尔德大学的李诗颖、马克.布雷兹、卡罗琳.奥兹认为儿童9岁开始基本具备识别网络广告的能力,而识别电视广告的能力则会在更晚的年龄阶段成熟。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上海选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取当下儿童对新媒体广告的接触频次和理解程度。
阅读媒体及广告对儿童认知心理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儿童认知心理的成长模式、重要影响因素与媒体对儿童成长产生影响的模式。了解目前新媒体广告的发展态势、主要问题,总结新媒体广告的模式,并预测未来新媒体广告与社会的深入结合形式。在长效环境下,从信息采集、认知、行为三个过程分析新媒体广告对儿童造成的影响。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儿童认知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当下新媒体广告对儿童认知心理影响造成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新媒体广告环境标准及品牌针对儿童进行新媒体广告传播时的有效表现形式与频次模式。5.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对网络广告的认知研究[D].陈雯.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 儿童对网络广告的识别能力研究[D].李诗颖,马克#183;布雷兹,卡罗林#183;奥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2013
[3]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何雯.柳州师专学报. 2014(0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