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变化探析开题报告

 2022-07-29 14:17: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的意义:

国际收支状况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反映国际间经济往来、经济交易流量的最科学、最完整的记录,同时也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对宏观上调控国内经济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了13年的双顺差格局,至2012年才形成#8220;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8221;的新格局。维持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至关重要,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将以何种格局实现总体平衡值得我们探究。因此研究和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选题的理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是我国国际收支格局。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表现是持续多年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8220;双顺差#8221;格局逐步向#8220;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8221;的新格局转变。 围绕#8220;国际收支格局#8221;和#8220;变化#8221;这两个关键词,有以下问题:国际收支状况有何意义?国际收支格局在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发展?新格局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当今国际收支格局有何特点?还存在什么缺陷?变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应对新格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影响?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有哪些?我国该建立怎样的国际收支格局?本文将沿着这条逻辑主线,深入探析国际收支格局及其变化,探索我国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上,所要采取的应对方案和政策措施等。

(2)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余永定等(2006)认为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意味着中国未能真正利用外国储蓄为国内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相反成为了资本输出国。中国的双顺差是中国长期推行吸引FDI的优惠政策的结果,无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内加以纠正。因而建议政府增加当前支出以及削减税收、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公共支出、加快金融市场改革。

宋晓东(2010)指出从全球经济失衡的机理上,可以判断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演进的趋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从政策上,提出当前中国可以采取外需与内需同时兼顾的#8220;双依靠#8221;经济增长策略。

管涛(2012)指出随着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水平,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新常态。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未来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在震荡中保持基本平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0-2022.11.30:撰写、修改、提交开题报告。

2022.12.19 -2022.12.22:撰写引言。

2022.1.23-2022.1.28:撰写国际收支的内涵及发展演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

[2]宋晓东.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发展趋势研究[A].经济纵横, 2010,(2):73-74

[3]管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进入新常态[J].中国金融,2012,(22):65-6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