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程序参与分配制度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1 14:15: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今,我国人民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生效的文书不能得以切实执行。在民事执行中经常会遇到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情况,为了公平地保护所有债权人的利益,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了参与分配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国目前对参与分配制度还没有达到立法的层面,仅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l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gt;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而在参与分配主体、申请参与分配的时间、具体程序和救济措施等诸多方面存在漏洞,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引起争议,有损法律权威性的同时,无法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将在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满足所有债权人债权的情况下,对民事执行程序中参与分配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对策展开探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我国参与分配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参与分配的条件设置、申请参与分配的时间、优先受偿的范围和顺序的界定等相关问题;

(2)关于对债务人恶意处分行为的限制、虚假债权参与分配的处理等相关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执行参与分配的申请主体,很多学者认为申请人必须是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如黄金龙在《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实用解析》一文的观点。

2.关于申请参与分配的截止期日,尽管学界对截止时间的定义认识不一,如戴建志在《法院执行运作实务》中主张应以交付之日为截点;孙加瑞在《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中认为应当采“分配方案作成时”作为截止期日,但学者们都普遍认为如果不对参与分配的申请期间进行明确,会导致司法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执行程序的终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前,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相关问题,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3月17日前,进一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国内外的研究和相关制度,找出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漏洞以及我国可以借鉴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完成初稿;

3.2022年5月5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民事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杨立新

2.《执行分配与破产还债的功能分离:参与分配制度的现实重构》 许尚豪 欧元捷

3.《民事执行程序参与分配制度研究》 温志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