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贸易便利化”这个概念最早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当时国际联盟在会议议程中提出“贸易便利化”这个新名词(程欣,2016)。直至二战后的19世纪60年代,经济全球化逐渐开始进入了萌芽阶段,此时欧盟建议国际贸易的海关流程进行简化工作,从而降低二战后不断上升的贸易成本问题。从此,如何推动贸易便利化提高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了学者和国家政府的一个焦点研究对象。1996年,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新加坡顺利举行,此次会议将“贸易便利化”这个话题首次列入了WTO讨论议程中;2001年贸易便利化成为了多哈发展议程的讨论话题(J S Wilson et al. ,2003),并且有关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协商方案被所有成员国同意并于2004年起实行。自此,多边的、地区性的以及全球性的贸易便利化合作逐渐盛行起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以往影响国际贸易的传统因素(如降低关税)对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处在了临界状态,边际效益很低。对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国际贸易体系越发成熟稳定的贸易环境下,寻找更好更有效的合作渠道是确保贸易发展稳固上升的关键一步,贸易便利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当前国际贸易中贸易不便利无疑是阻碍各国贸易往来、延缓经济增长的关键原因。国际贸易中有四个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因素,分别是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这些因素带来了很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导致进出口工作效率低下,贸易成本上升。以海关环境为例,通关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不同的部门办理手续,但是不同部门之间通常都存在文件传递缓慢、协同合作之后等弊端。而且,这种“串联流程式”地处事方法导致没办法越级办事,严重影响了贸易的进行。据统计,一笔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单证多达60多份,而且存在重复内容,不仅浪费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更加增加了贸易成本。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针对影响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因素以及贸易便利化对出口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对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主要报告以及《全球竞争力报告2017》对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四个一级指标进行细分,对不同的二级指标设立不同的权重,量化地计算出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我们采取对WIOD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部分国家的进出口数据以及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国家在四个主要维度方面的主要区别,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借鉴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的日本/欧盟国家或地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经验来提高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 (1)介绍相关定义(2)借鉴Wilson的研究成果,建立贸易便利化测评指标体系。(3)概述贸易便利化的四个影响指标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理论概述,主要为交易成本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与贸易的关系。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根据面板数据对WIOD部分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根据综合得分,从四个一级指标出发对贸易便利化高水平国家和低水平国家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我国进行比较。第五部分:结论及展望,根据前文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经贸的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浪潮的推动,“贸易便利化”这个话题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基于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许多学者就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出口和贸易便利化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许多研究工作。王铁山等(2015)指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合作与新加坡等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仅处在低层次的起步阶段,贸易国双方之间都存在严重的贸易壁垒、基础设施不足,通关效率低下等问题。孔庆峰等(2015)通过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69个亚欧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亚洲和欧洲国家之间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贸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其贸易潜力都是十分可观的,提升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最大化其间的贸易潜力。杨青龙和吴倩(2018)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对影响“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四项指标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环境、金融与电子商务和海关环境;John S. Wilson et al.(2009)研究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贸易便利化的进展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杨青龙等获得的结论一致,Wilson等引入了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对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间的贸易流动影响特别显著,提高该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能使得成员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这项举措比关税措施来的更加直接有效,从而得出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一个自贸区,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出口的影响十分具有针对性。方晓丽等(2013)引入了贸易引力模型对东盟中的六国与中国的多边出口流量数据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改善贸易环境,降低国际贸易成本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贸易的增长,这一点对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特别显著。李波(2015)采取了双重差分非线性模型,对中国和东盟地区产业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提高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促进中国产业的增长十分有效,同时中国对东盟部分产业的依赖程度可以大幅减弱。毕红毅等(2017)分析东盟的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发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能够牵引出巨大的贸易潜力,对贸易国双方的贸易往来影响深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0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1月11日-2022年11月3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31日: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4、2022年3月10日前:完成初稿: 5、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6、2022年6月10日前: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并准备好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程欣.“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06):110-116.[2]杨青龙,吴倩.“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评价[J].江淮论坛,2018(02):50-56.[3]刘宇,吕郢康,全水萍.“一带一路”战略下贸易便利化的经济影响——以中哈贸易为例的GTAP模型研究[J].经济评论,2016(06):70-83.[4]王铁山,贾莹,徐玲.我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5(08):91-95.[5]方晓丽,朱明侠.中国及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程度测算及对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09):68-73. [6]毕红毅,江璐.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33(05):121-126. [7]李斌,段娅妮,彭星.贸易便利化的测评及其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1):5-13. [8]周升起,付华.贸易便利化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4(11):93-98. [9]周俊.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108-113. [10]曹颖琦,焦晓松,廖望科.贸易便利化与出口实绩:来自国别组效应的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04):84-92. [11]陈桂玲.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RCEP成员国[J].现代商贸工业,2017(27):41-43. [12]袁晓莉,周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亚太经济体的贸易潜力研究——基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动视角的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3):16-23 78. [13]沈铭辉.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9(07):41-46. [14]刘昭洁,蓝庆新,崔鑫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8(05):54-61.[15]甘睿淼,陈志恒,王玮麟.日本贸易便利化发展及对中日贸易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7(04):73-8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