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对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可以说税收与我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税收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偷税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其中的原因与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偷税罪作了历史性的修改。“偷税”一词由“逃避缴纳税款”所取代,法条中具体列举的逃税手段改为概括性表述,还对量刑数额标准做了修改。此次修改对于打击逃税犯罪,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促使纳税义务人依法积极履行纳税义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让人们意识到国家在税收的立法和制度上仍存在着欠缺和不完善,例如:如何解决因逃税主体范围过小导致许多逃税行为逃脱法律制裁的问题,如何看待“初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新规定,以及如何体现双重入罪标准的公平公正原则等。偷税行为一直存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它不仅涉及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还涉及私法意思自治与税法形式理性、税收实质公平与税收法定主义乃至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等根本关系。政府应该针对逃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立法的完善,税收与国家两者相辅相成,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树立良好的纳税意识,杜绝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阐述偷税行为的法律含义和概念,从立法修改的角度分析“偷税”修改为“逃税”的原因和意义。研究我国税收的现状及偷税行为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危害。最后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完善对偷税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偷税行为产生的原因探讨完善法律规制的途径。
写作提纲:论偷税行为的法律规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第一轮研究热潮主要以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关于外国反避税制度的零星介绍为主,因为我国避税实践及其法律规制制度的欠缺,研究者从实务角度,意图通过对国外制度的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如孙庆瑞、邱菊《国外反避税措施的启迪》(《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94),熊勇立、 周汪丽《加拿大反避税措施简介》(《安徽税务》 1997),胡俊生、 周礼华《国外反避税措施的简介》(《上海财税》,1994),漆秀岚《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的反避税措施》(《国际贸易》,1995)等。随我国新税制逐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的深入,避税与反避税问题首先在国际税收领域突显,迫切要求理论上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此后,有税法学者撰文进行一般理论的探讨,但是绝大部分文章都以概念辨析、性质界定、成因分析为主,而且多局限大陆法系国家相关问题的介绍。其中张守文的《税收逃避与规制》(《税务研究》2002)和刘剑文、丁一的《避税之法理新探》(《涉外税务》2003)两篇文章,对避税的概念、性质、法律评价及法律选择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法理分析。 伴随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实务部门与财政经济学人集中于国际避税方式与我国反避税措施的研究,如郑力坚、马哲的《国际避税的方式及反避税措施》(《税务研究》,2005),郭宏、朱祥林的《新形势下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经济研究参考》,2005 ), 印中华、田明华的《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5)。也有学者对避税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如曲顺兰、郑华章的《避税的经济分析及反避税政策选择》(《涉外税务》,2006),刘怡《避税与反避税的三维视角》(《涉外税务》,2006)。也有学者作成专题硕士论文,如杨艳秋的《企业所得税反避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 2004 ),张霞的《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4),王晶的《一般反避税条款制定的必要性》(北京大学,2004年)。
二、国外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与导师见面交流,完成写作提纲并与导师讨论。
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5. 参考文献
1.江建杨《对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认识》[J].管理观察.2018(28)
2.张晶《我国税收流失法律控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3.张明楷《逃税罪的处罚阻却事由》[J].法律适用.2011(0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