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非工作边界管理策略对家庭参与和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1 14:48: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理由:

工作和家庭是现今社会工薪阶层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员工和领导之间的信息交流成本越来越低,繁杂的同事、团队、项目小组工作群出现在我们的手机上,甚至在新冠疫情的防控阶段,国内很多企业将办公转移到线上,家庭成为必要时候的第二工作场所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心理认知。这直接导致很多人在时间、心理、物理等多维度逐渐模糊工作-家庭边界,然而个体仍然在工作家庭分割偏好上存在差异。

近年来,学者从不同维度划分不同的边界管理策略,我们从员工个体角度考量,根据工作边界的可渗透性和弹性特征,我们将其划分为强渗透边界管控策略、弱渗透边界管控策略、无边界管控策略。员工对不同边界管控策略选择的偏好影响其在家庭参与中的积极性以及精力消耗,进而影响工作-家庭的交叉冲突发生的频次,从而影响工作状态,产生离职意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边界渗透性和边界弹性理论,分析不同工作-非工作边界管控策略对员工家庭参与以及离职倾向的影响,并将工作-家庭冲突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6家医院共371名护士、护理员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选择使用spss23.0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如下:工作-家庭边界清晰程度对员工家庭参与和离职倾向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家庭边界清晰程度对员工工作-家庭冲突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且工作-家庭冲突部分中介边界管控策略和离职倾向的关系,无边界管控策略与家庭参与和离职倾向无显著相关关系。最后还讨论了个人边界管理分割偏好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启示和思考,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拟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1.1工作-非工作边界管理策略划分以及概念界定

工作-非工作边界的概念出现在1951年,学者Lewin首次提出工作和家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之后Schien学者(1971)整合工作边界特征,提出了工作边界分为时间边界、物理边界、心理边界三种[2],国外学者Clark(2000)和国内学者韦慧民(2011)也分别支持并论证了这种观点[3][4],并对心理边界的概念界定进一步广义化。国内学者徐洪江、刘洪、周建(201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围墙”概念[5],指出心理边界是由主客观边界建构而成,而两个大类主观边界和客观边界又包含了六个子项--时间边界、任务边界、空间边界、关系边界、信息边界、认知边界。员工的主观心理边界具有渗透性和弹性[8],边界渗边界渗透性是指工作领域是否被允许进入非工作领域的程度[9],边界渗透性越低,边界清晰程度越高;边界弹性是指员工对于边界选择的自由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阶段名称

主要工作

时间安排

部署阶段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部署动员

第七学期(第教务处、学院、7-8周)

选题阶段

确定选题并提交

第七学期(第秘书、院教学委8-9周)

开题阶段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

第七学期18-20周

初稿阶段

审阅初稿

第七学期(第指导教师19-20周)

中期检查

指导教师、 学院、学校开展中期检查

第八学期(第指导教师、学2-3周)

论文修改阶段

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论文修改稿)

第八学期(第学生、指导教师阶段4-9周)

定稿阶段

重复率检查,提交论文定稿版

第八学期(8-10周)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Lewin, K.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New York: Mc Graw-Hill,1951, 185-197.

[2] Schein T. J.The Individual,the Organization,and the Career: A Conceptual Scheme,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Science,1971(7): 401-4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