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之选择以社交恐惧症为毕业设计是因为我身边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这类人群,经过与他们相处交流,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他们的困境与无助,他们在孤单痛苦的时候无人能够倾诉,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来承担,严重给自身的生活与社交等带来不便,并且以往来看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大多是单位中的技术骨干,由于工作出色走上领导岗位,但不善言谈,无法与下属沟通。然而近几年,患者群产生了明显的变化,“90后”的学生患者就占了一半以上。
因此想通过此次的交互设计来改善社交恐惧症人群的症状,通过研究他们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特点,并收集普通民众对此类人群的看法,找到可以减轻这种症状的切入点。通过在空间中使用艺术方法,它在视觉效果和设计意义上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从而使体验者可以对社交恐惧症有新的认识,并以更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对待。 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通过这个交互空间来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前很多人将社交恐惧症与腼腆内向混为一谈,但两者存在一定区别。内向的人可能在社交方面缺乏优势,但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内向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这是和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如何将设计的交互空间与社交恐惧症人群进行良好的互动并得到患者的反馈,从而表现出患者的心理状况加以解决是现阶段最关键的问题。二是设计实现的技术问题:空间中会包含能与体验者产生信息交流的装置。例如通过这之中涉及到的编程,传感器之类的部分需要自行学习解决。关于第一点,我们需要查找出自己产生社交恐惧的事物种类,并试图挖掘心灵深处的根源。可以尝试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患者在脑中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空间中会有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装置代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情状况,体验者通过某种互动方式与装置产生感应来表达内心情绪,得到某种反馈方式比如音效,光效。在接触一定数量的装置后空间逐渐明亮,以便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而至于第二点,还有许多相关的技术实现问题还不明晰。但我倾向于使用Arduino这款比较容易上手的编程软件,通过视频或教学课程摸清门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调查研究我国有84%的大学生患有轻度社交恐惧症,13.4%的大学生患有中度社交恐惧症,0.8%的大学生患有重度社交恐惧症。自我效能、主观压力、性别、家庭月收入可能是中重度社交恐惧症的影响因素。结论现阶段国内大学生中社交焦虑非常严重,适当提高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以及学会调节自身压力状况对避免社交恐惧症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走出阴霾的成功案例普遍比较少。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开展了国家973课题——社交恐惧症的生物学标记及临床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这个由华西医院副院长、心理学专家张伟教授牵头,带领专业团队历经4年,调查覆盖10区4市6县的大中学生,及社会各年龄段和职业的临床就诊患者共计近百万人的结果显示,成都的社交恐惧症患病率达8.7%。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仅次于抑郁症和焦虑症。
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基数也比较大,但国外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十分重视,往往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措施。并且西方医学家或者心理健康师也撰写出版过不少关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的书籍。不仅如此,社交恐惧也是西方艺术家比较热衷表现的一个主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前期阶段、查阅文献,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收集当前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及设计,对现有的优秀交互空间案例进行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大众看法,亲身与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交流,体会他们的内心生活,探寻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第二阶段:根据初期所总结的各类社交恐惧症患者症状的产生原因来确定设计形式和解决方法,是选择音效装置还是光效装置或者是两者兼并都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予以解决,并充分与指导老师交流意见从而更正和调整。第三阶段:学习解决此次交互空间所需的技术问题,来以良好的形式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始空间搭建,确定设施制作与安装等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更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完成作品细节问题,并开始拍摄一部关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纪录片,用于展示空间外的宣传,使参观者了解此类人群,最后布置交互空间、调整装置、设计宣传海报等。
5. 参考文献
[1]诺曼.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15.
[2]张晖.空间交互设计[M].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3]宫林.新媒体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