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战略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传统村落承载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有着最为多样和最为原始的民族文化,生态产业,人居方式和历史沉淀。浙江的木构民居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形成的代表类型,作为居住空间,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活工作需求,还形成了富有地域元素的形态特征。通过分析民居的营造及空间等要素,可进一步分析木构特征的形成与环境及资源的依存关系,思考浙江不同地域民居的木构形态特点。
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宅溪村柏里自然村,作为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内涵,优秀技艺值得探寻,挖掘并传承。本课题以东阳传统乡村文化为依托,对柏里自然村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结合,与相关村落环境改造相配合,共同实现乡村流动人口“归园田居”。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中国疆域广袤,地域差异大,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等环境因素,造就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房屋营造习惯和传统,从而形成了类型繁多、形态丰富的各地建筑及民居形态。浙江民居是中国民居的分支,特有的环境锻造使民居具有了浙江独有的形态基因,针对浙江的特定空间地域,课题研究关键集中在民居的地域特征、装饰、民居特色以及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应用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2.1传统民居与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宅溪村柏里村主要木构民居类型
本课题关注浙江传统木构民居,从自然环境及地域的山水格局出发,通过木构民居资料收集和地方调研得到的数据,比较探讨木构民居内部空间形态与对应地域的空间特性,以及思索区位等要素对民居和村落的留存影响,为揭开浙江木构民居的朴实面纱,积累更多的数据和经验。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浙江木构传统民居空间及地域特性的初步探析。研究从浙江的自然环境及地域的山水格局出发,通过村落与民居的信息整合和空间配对,分析了浙江木构民居的形态特性及与村落的关系,探讨了民居对应地域的空间特征与差异。其次,通过以上研究可延伸出一些新思索,主要有:浙江的地形决定了不同地域的区位及移动便利性,进而会影响村落和专著中的民居留存数,如何影响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探析;不同地形地域条件培育了不同的木构民居形态。[1]
陕南乡村民居改造设计研究。在乡村建设中,利用这些原有民居,在原有村落肌理下进行民居改建更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能保持村落原有传统风貌。课题以陕南乡村民居改造为研究对象,在陕南乡村地域文化、民居传统建筑技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成功民居改造策略,研究适宜陕南乡村民居的改造方式。[2]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预计所须完成的毕业设计内容(对市场调查、设计分析、草图、效果图、版面、模型、手册、软件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12周(2022年11月18日——11月20日)学生确认并网络上传毕业设计选题。(2022年11月21日——11月22日)指导教师审核毕业设计选题。
5. 参考文献
[1]余亮,曹倩颖,丁雨倩,王梦娣.浙江木构传统民居空间及地域特性的初步探析[J].中国名城,2018(10):72-76.
[2]陈曦. 陕南乡村民居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王森华. 广西桂北地区荒废化传统民居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