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业是我国各类经济产业中的基础产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事关国计民生。农业保险作为分散转移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农业支持政策和金融支农工具。农业保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我国,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受到了高度关注,我国农业保险的险种及保险覆盖面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尽管2007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补偿损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服务了农业发展,但仍面临着承保理赔不尽规范、保障水平较低、对农民和农业产业的风险保障作用不充分等许多问题和风险,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
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要重点把握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了解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解决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更好地减少农民损失,保障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研究和评价我国的农业保险,本文将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和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减少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研究,包括发展历程、成果、规模、主要形式等
2. 研究我国农业保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刘京生(2003)是我国最早提出农业保险体系的学者,农业保险的根本性质是作为应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风险造成损失的经济补偿方式,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充分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对于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庹国柱(2014)在早期的农业保险经营研究分析中认为: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应该分为三种,第一是由政府部门组建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第二是由农业保险合作社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第三是由政府成立统一管理的专门机构,多家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展业,并认为更为合适的是政府主导和互助合作模式。
史清华和姚建民(2004)在研究中指出,农业保险不同于其它险种,其业务模式必须摆脱传统的商业保险模式,应该把传统的商业保险与农业灾害经济补贴相结合。发展农业保险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获得单一的经济效益或单纯的社会效益,而应该结合考虑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收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研究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2.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主要形式等),探究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参考文献
[1] 周瑞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保险的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2] 甘华.浅谈农业保险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9(31):38-3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