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刑事证据制度贯穿于司法诉讼的始终,是刑事司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
刑事证据制度在审理案件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证明作用,是审理案件的基础。
刑事证据制度在我国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已萌芽,历经秦、汉、唐等朝代的沿革和发展,到宋朝刑事证据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内容我国古代的证据制度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及至宋朝,证据制度进入发达阶段,尤其是刑事证据制度,在宋朝步入鼎盛。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发达为司法公正的实现提供了积极的条件,更为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四个部分浅析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第一部分,通过宋以前各朝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对比,探寻宋代刑事证据制度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第二部分,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宋代刑事证据制度发达的表现,探究宋代刑事证据制度发达的原因。宋代的法律未明确规定证据种类,而案件审判中用到的证据又异常繁杂,应当对其做出一个明确划分,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宋代证据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发掘宋代证据制度的规则内核。宋代证据分别是干连人陈述、被告人口供、物证、书证和检(勘)验文书五种,本文将其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两大类。除了证据种类,证据的来源即获取方式、审查运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第三部分进行探究。第四部分主要从当时的实践效果和对后世的启示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对当时来说,宋代刑事证据制度促进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对于解决社会矛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启示就是在司法断案中一定要处理好证据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通过正确发挥司法办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加强证据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依法正确裁判,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本文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部分,归纳宋代刑事证据制度渊源,主要是宋以前各代的刑事证据制度对比。第二部分,归纳出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概况,主要是刑事证据制度发达的表现以及背景原因。第三部分,阐述宋代刑事证据的具体内容,证据的种类、获取与运用。第四部分,分析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进行评价,思考对当代司法启示。
4.论文提纲绪 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第一章 宋代以前刑事证据制度的沿革一、西周刑事证据制度二、秦汉刑事证据制度三、魏晋南北朝刑事证据制度四、唐代刑事证据制度第二章宋代刑事证据制度概况第一节宋代刑事证据制度发达的原因一、经济发达二、科学思想文化的发展三、政治的重要作用四、社会风气第二节宋代刑事证据制度发达的表现一、重口供到重证据的变革二、 众证定罪制度 三、 证据审查严谨第三章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刑事证据种类丰富一、言词证据二、实物证据第二节刑事证据的获取与运用一、证据的调查措施二、证据可采用性审查三、证据的证明采用第四章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评价及影响第一节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特点一、证据制度体系完整二、证据运用灵活及获取严格三、证人地位提高第二节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评价一、进步性二、局限性第三节 对当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影响与启示结 语参考文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国内研究现状对于宋朝的刑事证据制度,学界进行了一些研究。
回望上世纪,只有零星论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云海先生的《宋代司法制度》和莫家齐先生的《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管见——兼论中国古代不采法定证据制度》。
王云海先生在《宋代司法制度》中对宋代的证据制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且对证据的种类、收集、辨别进行了详细说明。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由浅入深的探究。首先,从刑事证据制度是如何从前朝一步步发展,到宋代刑事证据制度怎样发达,为何如此发达。在前两个部分简单阐述这些问题,引起更深层次的研究。接着再详细阐述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具体内容,分析特点,对宋代证据制有更深度的了解。最后,价值判断在法制史中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研究应当正视历史观的统领作用。因此本文最后的评论部分将采用现代法学的思维,对宋代刑事证据制度进行价值评价,阐述宋代刑事证据制度对当时宋代社会的作用以及对现如今当代司法的启示。
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本文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比如查阅了《唐律疏议》、《宋刑统》、《宋史刑法志》、《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等原始资料,此外,还有一些记载宋代判例判牍的专书,如《折狱龟鉴补》、《洗冤集录》、《历代判例判牍》等,利用案例对宋代刑事证据制度进行研究。(二)历史分析法。结合实际的历史背景解读法规的产生和实施效果。(三)案例分析法。在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具体地还原宋代证据制度。(四)法学分析法。最后针对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的点评将主要采用现代法学的视角。(五)对比归纳法。通过对各个朝代刑事证据制度的对比研究,归纳出其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
5.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1]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陈光中.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5]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4.[6]崔文印.名公书判清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7]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4.[8]郑克.折狱龟鉴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宋慈.洗冤集录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卞建林主编.证据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2]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宋代官箴研读会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名公书判清明集》讨论[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6.[14]薛梅卿点校.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5]茅彭年.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先秦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17]徐朝阳.中国诉讼法溯源[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18]谢深甫纂修.庆元条法事类[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19]胡太初.昼帘绪论.丛书集成初编版[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薛梅卿.两宋法制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1]陈祥印.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2]刘千俊.听讼要旨[M].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23]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4]沈家本.张全民点校.历代刑法考[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二、论文类[1]冯诺.《折狱龟鉴》中的证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7.[2]陈丹丹.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3]吴小军.中国古代“五听”制度论述[J].中国刑法杂志.2015(04)6-7.[4]栾时春.宋代证据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3.[5]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0.[6]蒋铁初.中国古代证人制度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3-4.[7]王群.宋代证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8]张涛.宋代刑事证据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19.[9]王硕.宋代证据种类与运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