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的不同,决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经济形态。
新经济下,中国的劳动关系在不停的完善发展,在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涌现出来。首先,随着新经济、新就业的发展,雇佣形式发生改变,传统的劳动关系之外会出现多种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新特征。其次,劳动关系的主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点可能会发生相应改变。再者,中国目前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都建立在劳动合同或者正式的劳动关系基础之上,需要依托用人单位,这与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的情况很不相同。
本论题通过分析新经济形势下劳动关系的变化,分析出新经济对劳动关系及其双方主体产生的影响及原因,从而对完善劳动关系提出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新经济形势下劳动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2、劳动关系变化对劳动者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8——新经济新就业》指出随着新经济、新就业的发展,雇佣形式发生改变,传统的劳动关系之外会出现多种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新特征。同时劳动关系的主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特点可能会发生相应改变。中国目前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基本都建立在劳动合同或者正式的劳动关系基础之上,需要依托用人单位,这与新经济形势下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的情况很不相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了劳动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最早阿兰福克斯在人们针对劳动关系的不同观点上,通过分类提出了一个理论的“参考框架”,将相关的观点归纳为三种分析框架:一元主义、多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经济变革的趋势、竞争压力以及组织结构导致了劳动关系模式的转变,传统上在一个企业得到工作保障和长期职业生涯的承诺已不再可靠,劳动关系中雇佣双方的期望发生了变化,组织对雇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种期望的转变实质反映了劳动关系模式的变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2022.12
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计划,收集数据、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向
2、2022.12-2022.01
5. 参考文献
【1】李军. 分享经济条件下用工关系界定探析[J]. 山东工会论坛, 2018(3):11-14.
【2】邹晓红, 关凤荣. 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0(1):28-31.
【3】刘皓琰, 李明. 网络生产力下经济模式的劳动关系变化探析[J]. 经济学家, 2017(12):33-4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