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的意义越来越大。公民个人信息不仅仅是公民个人的切身利益,还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一种重要资源,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公民个人信息是行政主体做出精准行政决策的数据支撑,也是企业做出经营战略、策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必备的数据基础。
对于公民个人而言,个人信息不仅能反映人们的社交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公民的经济、财产权利挂钩。然而公民在享受信息交流带来的高效率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时常忍受着信息泄露带来的骚然广告、隐私权被侵犯等问题,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甚至使得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等犯罪更具精准性和隐蔽性。这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更好地根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乱象,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九)》,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并通过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情节严重”等具体问题的司法认定和量刑标准等作了规定。但我们仍然没有从正面规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因此,研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抓住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争议焦点。以解决案件争议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并且对以下几个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等争议概念的界定;其次对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不足之处;最后在结合外国相关立法与我国司法实践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法定刑配置的相关立法建议,以求达到刑法更加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目标。希望促进我国刑法体系的完善,在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的同时实现和谐社会的人权和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先后出台的两个刑法修正案相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规制,紧接着有关该犯罪的司法解释也随即出台,与此同时,理论界对于该犯罪也有颇多研究成果。
黄太云的《刑法修正案(七)解读》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个罪名进行了立法解读,详细分析了这个罪名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理由。周汉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分析了欧盟与美国两种立法模式,阐述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现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意义与必要及在立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特定行业的法律适用问题。高铭喧、赵秉志的《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系统的讲述了本罪的构成以及适用问题,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了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趋势。郎庆斌、孙毅杨莉、孙鹏的《个人信息保护概论》分析了其理论概念和保护机制,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机制,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的评价机制,介绍了个人信息保护标准的制定,以及如何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等,这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界定问题有启示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人将通过搜集典型案例和研究与本罪相关的著作和学术论文,找出不同问题的争议点和理论学说,分析各种观点的利弊并形成自己的看法,运用刑法理论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相关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诠释,并通过借鉴国外立法和理论对相关问题的规定和研讨,挑拣出其中适应我国国情的理论加以借鉴,希望对本罪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立法中的空白之处加以叙述。具体计划:
一、通过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指导性案例,整理了新法条实施前后的多个案例,对其中相似的案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出共性;对存在争议的疑难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作为准备论文的实证材料和逻辑起点。
二、通过搜索学术著作、知网论文和时事新闻,吸取专家学者对本罪的研究经验,对不同理念加以梳理并形成自己的思路。
5. 参考文献
[1] 赵秉志.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01).
[2] 杨新京.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实证研究——以B市C区人民检察院近五年司法实践为样本[J]. 中国检察官,2015(02).
[3] 杨玉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实证考察[J]. 人民检察,2015(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