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未来资管市场也将迎来重要变革。而家庭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资金供给者,其投资行为直接影响转型成效,影响着整个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庭金融研究涉及到家庭金融资产选择、金融市场参与、市场参与深度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与家庭金融福祉密切相关,而且对政府制定科学的消费金融政策,对资本市场多层次健康发展,对金融机构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加强消费者金融保护都具有深远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闲置资金流向金融市场。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大量金融工具的多元创新,却也为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提出了难题。
因此,探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厘清背后的行为机理,有助于家庭进入金融市场并提高盈利水平,引导家庭有效配置资产,提升家庭幸福感和生活水平。而家庭资产的流入将活跃金融市场,增加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对市场的平稳过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总结梳理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和金融素养的文献研究,包括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以及金融素养理论研究
2、理论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提出假设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理论及影响因素
家庭资产配置问题起源于Markowitz(1952)、Tobin(1958)的金融资产投资模型,其后Sharpe(1964)、Samuelson(1969)、Merton(1969)将模型推演至多期,资产定价总体均衡模型(CAMP)得到重要发展。资产组合( Portfolio Selection) 理论认为,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是决策其资产配置的主要甚至唯一因素,最优资产组合是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做出的理性选择,理性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是相似的,都是由一定比例的风险资产和一定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共同组成,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则持有的市场组合的比例越高,同时持有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就越低,这也是投资理论中广为接受的经典理论。
Merton(197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单劳动收入模型,将资产配置理论向家庭资产配置理论延伸。Hong等(2004) 基于家庭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风险偏好强的家庭更倾向于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进一步支持了经典理论。胡振、臧日宏(2016)根据实证研究得出,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及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资产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文章研究经济背景以及探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的意义
2、梳理以往相关文献和理论,总结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配置的影响,总结金融素养影响路径。
3、构建计量模型,设计指标以及检验方法,酌情加入内生性分析、稳定性检验、Utest等检验方法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5. 参考文献
[1]Markowitz H.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52,7(1):77-91.
[2]Samuelson,P.A.,1969.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by Dynamic Stochastic Programming[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51(3):239-246.
[3]Merton,R.C.,1969.Lifetime Portfolio Selection under Uncertainty:the Continuous Time Cas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51(3):247-25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