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理由
随着现代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金融业出现了重大的革新。#8220;互联网金融#8221;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网上银行、网上债券、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等众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逐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金融理财习惯。然而,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民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意识并没有随之提高,无论是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是监管体系都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从而导致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必然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滞后之间的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二)选题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是以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风险为主要背景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 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二部分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谈起,简单介绍了它的三个发展阶段,通过纵向比较分析得出了在不同阶段中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其后,对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进行阐述,分别是金融机构推动电子化的过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激烈竞争,P2P 网络贷款平台的兴起,以及尚待发展完善的众筹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结合大量经济数据预测了互联网金融的广阔发展前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8220;互联网金融#8221;的早期研究从国外开始,早期的#8220;互联网金融#8221;发展形式主要是网上银行和移动金融这两类。Karnouskos 和 Vilmos(2004)提出了在欧洲进行移动支付的尝试,并总结出在欧洲范围内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突破的关键问题;Wu 和Hisa(2008),从理论上界定了什么是移动金融和什么是移动市场,并推测出电子金融与移动金融之间的差异在哪。Nambiar、Lu 讨论了移动金融中支付交易的安全技术;Valcourt(2005)则通过对四种移动支付模式进行的用户调查,得出超过 70%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使用移动金融来完成交易;Mallat(2007)则通过定性的研究,指出了移动支付的巨大优势在于紧急和地域限制情况下支付,虽然移动支付还面临着如支付价格较高、支付过程过于复杂、行业接受度较低和风险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国外的理论研究表明,当国外网络借贷发展到贷款小组,贷款小组负责人负责联系贷款人和借款人,贷款小组负责人的出现降低了贷款违约的概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
谢平(2012)率先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认为#8220;互联网金融是与传统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相异的新融资模式#8221;。李文博(2013)撰文分析互联网金融在融通资金的成本优势,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与传统金融竞争中潜力巨大,但也强调了#8220;互联网金融这一模式由于一直处于非监管的#8220;真空#8221;状态,互联网金融风险不可忽视#8221;。宫晓林(2013)以我国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短期内不会动摇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但从长远来说商业银行应大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获得新的发展。宋梅(2013)年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契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信息者的身份认证不确定,无法和社会中的信用体系对接,传统银行利用此契机,完善信用评级机制,实现银行对风险的管理。王天捷、张贻珵(2013)提出中小企业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却也一直存在。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缓解。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绪论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现状研究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5. 参考文献
[1]Petersen,MitchellA.Information:Hardandsoft,WorkingPaper[J].KelloggSchoolof Mangement,2004(38):252-258 [2]GoldmanSachs.MobileMonetization:DoestheShiftinTrafficPay?[J].Journal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25):342-360 [3]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R].2011 [4]LelandH.E,Pyle.D.H.InformationalAsymmetries,FinancialStructureandFinaancial Intermedt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7(32):372-387 [5]Diamond,D.and Dybvig,P.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1983(91):401-419 [6]Chant J.CurrentIssueinFinancialandMonetaryEconomics[M].TheMacmillanPress Ltd,1989(09):109-113 [7]Boot,A.W.,S.GreenbaumandA.V.Thakor.Reputationanddiscretioninfinancial contract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83):1165-1183 [8]Merton,R.C.and Z.Bodie.Deposit Insurance Reform:A Functional Approach,in A. Meltzer and C.Plosser,ed,Carnegie-Rochester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R].1993-07
[9]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D].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2012.
[10]李文博.中国网上银行创新途径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