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92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 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比第二产业高出5.6个百分点,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发展方式落后、增长质量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显著,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质上是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需要金融的支持与协调发展。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与交易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052个,总市值达5076.85亿元,占GDP的68.28%,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所以,探讨我国股市的发展能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引导资源向急需发展的行业流动,提高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同时,对于国家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与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文选取1993 年至 2016 年的经济数据分析研究股票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以产业结构优化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股票市场规模即股票融资率与股票流通率作为解释变量来进行二元回归实证分析。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检验资本市场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企业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金融市场与产业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视角大致有:不同区域金融市场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同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金融依赖性、资本市场不同融资路径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对比、股票市场对产业发展中的资本素质作用机制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股票市场能够使得各种闲散资金迅速地集中起来,有利于资金的快速集中和转移,使工业发展获得必要的资本,而且有利于新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Tadesse(2007)利用38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创新,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最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Raj(2009)通过对1961年至2007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不同产业对金融的依赖性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増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但产业对外部融资依赖性和行业増长机会不成比例。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同产业之间较为均衡[2]。Ernesto和Marcelo(2013)运用时间序列技术,在假定所有国家斜率参数变量不同的情况下,研究了1991年至2009年不同地区金融依赖性与经济增长间的数据。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没有显著地对经济増长产生影响[3]。Naik,Padhi(2016)使用新兴国家1995年到2012年27个新兴经济体的年度数据,并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兴国家中,股市的发展显著有利于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此外他们还发现了股市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这和供给导向的假说是一致的。同时宏观经济变量,如投资比率,贸易开放和汇率对经济増长也产生重大影响[4]。高铂睿和李珊珊(2015)以广州市20052013年的产业结构和金融体系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广州市金融体系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相关率不是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广州市金融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从长期来看,融资效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逐渐增加,而投资回报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逐渐减小[5]。 Sasidharan(2014)对1991 -2011 年间印度工业领域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使企业的融资更加便捷,促进了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6]。Kwak和Kim(2015)通过调查韩国机械设备行业及其12个部口使用最新生产方法并在金融异构的假定下,对1970-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TFPG)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行业TFPG增长基本上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而金融市场异构对技术的影响则不显著[7]。Pradhan(2015)对亚洲国家的金融发展对通信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的发展明显的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环境,进而提升通信产业的服务水平,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8]。Serrasqueiro,Paulo,Manuel(2016)从资本结构决策的角度,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特点。结果表明,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髙科技企业更喜欢股票市场融资,并符合优序融资理论[9]。 孙晶和李涵硕(2012)以20032007 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时刻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现,金融集聚对我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发现与证券、保险业相比,银行业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度明显较大 [10]。周方召、符建华、仲深(2013)使用1994200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银行信贷市场的规模对产业结构的总量变化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是其与产业结构升级质量影响的正向相关性不强。而股票市场的规模对于产业结构的总量变佔海响正向相关性不强,但对于产业结构质量升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性[11]。彭圣致和张文中(2016)从银行市场、股票市场及保险市场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金融发展及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存量的方式来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小;金融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银行信贷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保险市场在一定期限内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而银行市场及股票市场则抑制了这种溢出效应[12]。 周晓艳、高萌和贺文慧(2015)运用19932007年中国30个省份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Wurgler(2000)的估算资本配置效率模型,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以及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对地区资本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并没有提高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没有提高该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造成了资源配置扭曲效应。与股票市场相比,我国信贷市场不具有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金融发展滞后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13]。 罗超平、张梓榆和王志章(2016)利用1978 -2014 年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VAR模型,并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就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考察,发现:金融经营效率、金融规模、金融产出率、金融结构比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金融结构比率和金融经营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表现出显著影响,而短期内影响较弱;金融产出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表现出较弱的影响,而短期内影响显著[14]。陆蓉、何婧和崔晓蕾(2017)以20002014 年我国沪深股市所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本市场会由于资产错误定价,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影响实体经济。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资产价格高估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低估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这种特殊机制,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解为资本变动效应、资本效率变动效应和资本-效率交互效应。结果发现,资产价格高估是通过资本变动效应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论证了产业股票价格高估由于引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产生资本变动效应,从而引发产业扩张[15]。 国内外的一些学者虽然对股票市场融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联系作出了一定研究。但是,专门对于我国国内股票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股票市场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相关数据,试图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股票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资本市场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机理,井结合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研究计划:2017年11月10日前毕业论文选题、定题;学习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规程与要求;2017年11月10日2017年11月30日,收集、整理、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撰写开题报告,递交老师审定;2018年3月18日前,撰写论文初稿,递交老师批阅,接受中期检查; 2018年4月30日,进一步修改初稿、论文定稿,同时完成外文资料翻译; 2018年5月25日前,按规范要求打印定稿、装订,资格审查合格后准备答辩。撰写方案:一、引言二、文献综述三、制度与行业背景四、研究方法 4.1 假设提出 4.2 模型设定 4.3 数据来源与变量解释 4.4 描述性统计五、回归结果与分析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