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FDI对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03 22:42:26

全文总字数:457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存量排位居于第八位,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活跃,涉及领域不断扩展;此外,由于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对沿线相关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在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而现有的文献资料多是关于O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研究,缺少对母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因此对O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通过对2003年至2016年的省际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得到更为可靠和科学的结论。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第三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研究,分为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经济增长现状两个方面。第四部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从市场寻求型、技术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几个方面阐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对2003年至2016年的省际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六部分:结合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投资经验提出针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拟解决问题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际投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提纲

一、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 OFDI理论研究现状

2.2 O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3 OFDI对经济增长的政策经验

三、中国OFDI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研究

3.1 OFDI的现状

3.2经济增长的现状

四、OFDI对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4.1 市场寻求型O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4.2 技术寻求型O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4.3资源寻求型O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4.4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五、实证分析

通过对2003年至2016年的省际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政策建议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研究现状

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早期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由于更早的实现了工业化革命,自身的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并在对外贸易中积累了过剩的资本,由于国内现有的平均利润率开始下降,国内资本迫切寻求更高的利润率,于是便开始了对外投资的扩张。

(一)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1960)认为由于同一行业中的某些企业有种特定的垄断优势,这造不同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只有这些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可能进行跨国经营活动,这种垄断优势包括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等。金德伯格对垄断优势理论扩充,认为市场的不完全造成美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使美国企业能够在东道国获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利润。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1966)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完善和丰富。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长和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不同阶段,企业采取不同的生产策略。创新阶段主要在国内生产,后面两个阶段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巴克莱、卡森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了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外部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等许多障碍,而资本或产品以内部价格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及母公司之间流动会避免外部市场的障碍,当内部交易的收益大于内部交易的成本及外部交易的成本时,跨国公司就会选择内部交易来取代外部市场的交易。而这种行为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当超越了国界时便产生了跨国公司,同时也就产生了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1977)在其一篇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一种折衷方法的探索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在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基础上,提出将区位优势这个新要素作为独立的变量纳入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框架。国际生产折衷拥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五)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日本学者小岛清(1987)年根据日本跨国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一国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而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该国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会逐渐消失,因此应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这些产业可能正处于优势地位或潜在的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随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对外投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针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不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作出作出很好的解释,发展中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应运而生。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路易斯.威尔斯(1983)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小规模制造技术是其特有的优势,这些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且灵活性较高,特别适合小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狭小的市场需要。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1983)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不是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而是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改进和创新。种创新活动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当地市场和邻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坎特威尔(1990)和托兰惕诺(1993)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该理论指出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相关,并预测: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理分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显示出技术引进对本国产业转换和升级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吴彬与黄韬(1997)在其二阶段理论中指出,各行业中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的资源状况不同上的地位决定了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般需要先向发达国家东道国进行获得经验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有当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转向利润攫取的对外直接投资。

冼国明与杨锐(1998)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即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即竞争策略型对外直接投资,常是由前者向后者转换。

  孙建中(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指出综合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动机的多极化:二是差别优势的多元化;三是发展空间的多角化。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动,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进而取得综合效益。

以上对外投资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可以很好的解释当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方式等,有助于我们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原因、运动方向和规律。但无论是针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理论分析,缺少实证分析来证明他们的结论,这是不足之处。本文将采用实证分析来研究中国的对外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作出一些有益的讨论。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Dunning(1998)认为到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可能引致先进的技术转移到母国以获得新的技术,进而促进母国的经济增长;Desai(2005)研究指出如果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母国的投入品则会促进母国产出的增加;王英(2007)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将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推动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Denzer(2011)使用内生增长模型对OFDI的母国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表明OFDI正向地影响一国经济发展这一假说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该结论是建立在跨国公司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将外国知识转移到母国的极端假设之上的。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导致对本国国内投资的下降,进而引致母国产出的下降。但如果进行对外

Stevens etal1992)认为,如果对外直接投资是国内(区域内)投资的替代,那么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将会引起母国经济增长的下降;Herzer (2008)认为如果母国国内资源稀缺,直接投资的母国企业能够进入新的市场,并且以更低的成本在东道国生产产品,母国从东道国进口这些低成本的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就可以促进母国经济的增长,反之则结论相反

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文献,多是关注其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OFDI对母国经济增长的文献比较少。此外以上理论,多是针对发达国家的情况而提出,对发展中国缺乏参考价值,而本文将讨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期望能对此作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三、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前,尤其是70年代,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外汇管制、资本输出和对外直接投资审批制度等措施对对外直接投资进行限制;到20世纪9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取消了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管制措施,并且鼓励刺激本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体的政策分为四类:信息和技术援助、直接的财政与金融支持、保险和税收支持,同时发达国家也一直寻求有关国际政策合作来弥补国内政策的不足,比如签订国际贸易保护的双边协定、区域协定等。发展中国家对该方面的重视比较晚,以中国为例,朱凌(2004)认为应当制定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干预战略,并构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机制。赵彬(2012)认为应该推动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国的研发投入并改善投资环境;赵春艳、程璐(2017)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对外直接投资的后发优势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制定对外直接投资的后发优势战略。

以上的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政策经验包含了多个角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基本上都是从国家层面给出建议,宏观性太强,针对微观经济体的经济行为给出的建议较少,微观经济体难以从这些建议里找到自己的转变方向,这是不足之处。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进度安排

20171130日前阅读大量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7121-2018318 写初稿并完成中期检查;

2018423 上交初稿;

2018320日-430日:完成论文修改、定稿;

2018525日前: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工作,并准备好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