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给企业无形中带来的外部压力日益明显,英国是碳标签制度的创始国,美国、日本也纷纷出台相关碳标签政策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问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进而促使了解产品碳含量的需求,碳标签制度在国际贸易中推行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碳标签作为将温室气体量化出来的标识方法,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及资源配置全球化下,各个国家积极推广碳标签达到缓解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目的。
目前低碳经济被受各国推崇,本课题拟从碳标签的提出,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国家(地区)的碳标签制度等方面着手研究碳标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且就我国应对碳标签制度给出相关的研究对策。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2、碳标签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推出碳标签制度,国际碳标签制度正在形成,全球低碳经济给各个企业产生了外部压力日益明显,毫无悬念,碳标签将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门槛抬高,容易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同时增加生产者的非生产成本,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力。影响碳标签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碳标签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影响需求,树立起二者的环保意识。二是核定方法要统一、准确标准、简单易行。通过广泛研读国内外学者有关碳标签制度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提倡低碳生活树立环保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破除贸易壁垒、制定统一标准与国际环境接轨、改进生产工艺研发环保技术。
1、提倡低碳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马娜(2012)研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与整个商品供应链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遭遇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影响,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受限于当时的思想意识,人类对于环境的认识还不够深,没有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识,环保观念尚未建立,缺乏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大局观。实施碳标签制度有着不同深浅层次的含义,表面上是强制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和树立消费者践行环保意识,更深层次是要提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只有将环保的理念深入生产者和消费者理念中,上升至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层次,碳标签的实施才有社会基础,在国际贸易中自觉履行环保义务,真正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1]。
4. 研究方案
本文试图探讨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并且提出在碳标签制度下的应对措施策略。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1)查阅跟国际贸易中碳标签制度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