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在世界各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和国际间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就更加重要。我国加入WTO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起来,投资规模也迅速增大。
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使我们的企业和产品能够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它可以让我国的外汇储备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可以调整贸易顺逆差,能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学习和引进国外高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不仅有国际和国内的问题,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
因此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对外投资企业主要障碍的解决对策,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本课题的关键点是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过程阶段以及现状进行阐述,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存在的障碍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我国未来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问题的建议或对策。
难点: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涉及行业、区位、投资方式、动机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分析各个方面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使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对外直接投资正是这种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许多国家都积极的发展对外贸易,自中国加入WTO后,对外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国内的许多企业掀起了对外投资的热潮,快速的促进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区域也逐步扩大。我国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本题进行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至今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79-1985年)、进一步发展阶段(1986-1992年)、调整发展阶段(1993-1998年)、第四阶段:加速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认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主要由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数据表明,中国的ODI/GDP之比历年来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经济发展是滞后的,中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整体经济发展,且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林季红、胡雯婷(2011)认为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发展第二阶段的后半段,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从2006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应该进入第三阶段。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是相对落后的。李晓峰,仲启亮(2012)运用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得出,就中国以及中国不同地区海外投资发展阶段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已经处于第三阶段以及中国东部地区已经越过第三阶段进入到第四阶段早期的结论,可以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尹德先,杨志波(2013)通过对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实证研究,得出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基本上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实际水平和理论预期的偏离,显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势必会激发我国企业更加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情和潜力。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方面:韩载振(2004)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海外投资企业多集中分布在港澳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境外投资项目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所占比重很小;出资方式多种多样海外企业以合资合作居多;海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王凤丽(2009)指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现状:海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并购投资比重日益增大,海外并购步伐加快,因此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并购投资比重增大,步伐加快。苗洪亮(2010)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南非、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新加坡、开曼群岛,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尹贤淑(2009)认为中国拟投资对象国主要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投资产业主要是商务服务业、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但还是以大型企业为主、投资方式也由最初的货币投资、实物投资等逐渐变成兼并以及跨国并购等投资形式。张如庆(2005)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是随着投资目的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总的来说应开展全方位的对外直接投资,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重点,目前的投资区域更加多元化,未来也会向新的区域新的资源发展。邱立成、王凤丽(2008)认为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产业政策扶植。刘剑钊,姚程飞认为要从东道国的宏观影响因素和行业影响因素方面来考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行业产业选择,;而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市场,中国应结合其不同区位特点和中国行业实际,做出合理的产业选择。赵晓敏(2013)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投资规模、区位分布、行业分布、投资方式、投资主体和政策环境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阶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规模特征:投资规模高速增长但仍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征:国际拓展迅速,但全球所占份额有限,行业特征:以资源和能源为主,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投资不足,投资方式:以并购方式和绿地投资为主,主体特征:以国有企业为主,正向多元化努力,政策体系:初具雏形并有待完善。
4. 研究方案
本文首先通过阅读文献参考、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的分析,问题的探讨,各方面问题因素的结合,提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中障碍解决的可行性方案,包括自己的观点、建议。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以下为示例:
1.查阅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风险等有关的文献;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