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67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为:①得出武汉市较为全面的pm2.5浓度分布图,了解武汉市近年来pm2.5变化规律,制作相关变化图表,计算数据,总结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②探究影响pm2.5浓度的气象类影响因素、化学类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等,分别采取对应的的分析方法,总结得出各类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等结论;③根据以上得出的数据,查阅全国防治污染工作措施,针对武汉市的污染现状,提出改善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总之,目的根本在于分析武汉市pm2.5浓度分布数据,得出时空分布特征,总结各类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应对措施。
研究意义: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如工业颗粒物、车辆尾气、垃圾焚烧等,造成大气中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加,引发的雾霾更是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pm2.5对环境和人体等有着极大的损害。因此,随着pm2.5分析研究的进行,无疑会推动着我国监测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以武汉市为例,大城市的发展无疑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而pm2.5的分析研究会推动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淘汰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某些企业,促进环保设施的升级换代,降低污染危害程度,最终使人类能健康的生活。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内容
1,获取武汉市各年份各监测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影响pm2.5浓度的气象类影响因素数据,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数据。对各监测点的pm2.5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较为全面的武汉市pm2.5的时空分布数据,之后进行图表制作,计算指标数据,最后总结,得出武汉市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
2, 探究影响武汉市pm2.5 浓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气象影响因素(气温,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风向等)、化学类影响因素(SO2,O3,CO,NO,NO2等大气污染物)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城市化进程,经济因素等)。分析气象影响因素,计算各影响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得出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与pm2.5之间的相关性等结论;对化学类影响因素则是评估各因素对pm2.5的影响,得出哪几种污染物对pm2.5的浓度产生较大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对社会经济类影响因素则是通过与pm2.5浓度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展现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深层探讨武汉市发展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本质。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第1-2周,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形成整体规划路线。
2、第3-5周,数据的收集、整理,使用插值方法完成武汉市pm2.5的浓度分布数据。
3、第6-8周,数据处理,制作图表,得出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刘妍月,李军成.长沙市大气中PM_(2.5)浓度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28(02):14-18. |
[2]李润奎,李志鹏,高文举,丁文军,许群,宋现锋.北京市大气PM_(2.5)的季节特征和空间趋势(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15,60(03):387-395.
[3] 汪宇,彭晓武,沈劲,嵇萍,邓滢,谢敏,陈多宏.基于气象因子的PM_(2.5)回归预测模型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8,10(04):8-11.
[4] Jun-Ji Cao,Zhen-Xing Shen,Judith C Chow,John G Watson,Shun-Cheng Lee,Xue-Xi Tie,Kin-Fai Ho,Ge-Hui Wang,Yong-Ming Han. Winter and Summer PM^sub 2.5^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Fourteen Chinese Cities[J]. Journal of the Air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2,62(10).
[5] 闫文琪,吕爱华,张克潭,张裕芬,冯银厂,王娇.乌鲁木齐市冬季PM_(2.5)重污染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6(06):20-26.
[6]刘永红,谢敏,蔡铭,李璐.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佛山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02):125-130.
[7] 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及建议[J].环境保护,2018,46(19):11-15.
[8]成亚利,王波.上海市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估[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31(10):1189-1192.
[9]谢心庆,郑薇.国内外PM_(2.5)研究进展综述[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5,31(04):17-20.
[10]马忠玉,肖宏伟.中国区域PM2.5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05):14-26. |
[11]张云云,朱家明,高子云,高彦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PM2.5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01):17-20. |
[12]李光勤,秦佳虹,何仁伟.中国大气PM_(2.5)污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08):11-18. |
[14]熊壮壮,熊峰.BP神经网络算法在PM_(2.5)数据预测方面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03):77-79.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