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意义 农村土地治理是对农村土地利用中各类矛盾与冲突的协调与管制,从而实现在维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的整体福祉最大化[1]。当前,伴随着不少农村人因就业需求、生活需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进城安家落户,而每年大量的“两栖人口”---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2],一方面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居住空间需求压力,加剧城市用地紧张,而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空置村,闲置房;城乡人口结构与用地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于此,解放农村闲置宅基地,是当前农村土地治理的迫切需求。所以,积极引导农户安全有效地退出宅基地从而达到集约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人地矛盾压力。从现有的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的各地实战经验来看,大多数引导退出的做法是依托于宅基地换房,宅基地财产权转换等方式鼓励农户退出宅基地,但是由于农户们的土地价值观念各异,农户退出宅基地积极性普遍不高。尤其是以不同年龄层次划分的农户退出意愿差异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农民整体内部入手,以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户为对象分别进行影响其退出宅基地意愿因素的研究。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明确了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土地改革助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前进的趋势。而引导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是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积极性,可以通过研究不同代际差异的农户退出意愿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方式。进一步采取以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户为单位,充分运用差异化补偿机制政策,多渠道更畅通农村宅基地退出。在以后的宅基地退出项目研究中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思路,同时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提升社会对于影响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因素的关注度,了解农民真正所需,从而解放农村闲置宅基地,缓解人地矛盾等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基于国情需要,国内的宅基地退出研究比较丰富,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宅基地退出,学者们分别从宅基地退出途径、退出机制、退出模式、农户补偿方式与补偿标准、影响农民退出意愿的因素、宅基地退出农户的风险认知等方面论述并给出相应问题的政策建议[2-5]。而在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因素方面,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大致概括为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6-7]。在个体特征方面,杨雪峰、朱新华、许恒周、夏敏等认为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一般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情况、户口类型[6-8]。在家庭特征方面主要的变量陈英、夏敏、刘逦等则认为包括:农户家庭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数、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总支出、家庭赡养的老人数和抚养的小孩数等影响因素[8-11]。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首先是从现有资料中关于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和审视,其次进一步从农户这一整体内部入手,将农户划分为具有不同的类型性格、价值观念、出生环境等相应特点的年龄层次,分别比较探讨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因素,归纳删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退出”影响点,总结出能够提高农户退出宅基地积极性的可行性建议,避免政府对待“需退出”的农户“一刀切”的做法。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搜集查询目前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这部分资料,明确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近些年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这块内容上取得的进展和各地取得的实战经验。 2对不同代际的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分别对于影响不同代际农户退出意愿的不同因素进行调查,并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于不同代际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影响情况,并对农民退出意愿进行比较分析。 3根据以上测算结果和分析结果,总结出当前农户退出宅基地这一环节所存在的缺陷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搜集必要的原始文献资料,做好论文写作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参考同类型研究的文字及其数据资料,学习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2依据学术界在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不同代际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差异等方面的现有的研究成果,全面查询我国现有的成功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相关案例,根据调研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问卷数据再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相关政策,以探讨总结出能够提高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积极性的可行性建议。 3通过对农户这一整体对象有区别地划分为不同年龄层次,并分别比较探讨影响不同代际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和及其影响因素,丰富读者在宅基地退出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升公众对于农户本身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的因素的关注度。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论文互联网网站,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询有关大量文献和数据,了解宅基地退出的相应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案例,理清当前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相应难点,分析研究学者们对应给出的相关建议,再结合当地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实际情况类比学习,获取可用的经验和提供参考方法和思路。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参考历年来“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相应文献,依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出现频率以此梳理出在问卷需要询问农户的问题,并借鉴优秀的问卷格式、题目设计和精简的问法展开调研活动获取数据。 3定性分析法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变量分析 运用归纳、分析、概括等方法,对获取到的问卷数据和各类有关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删选出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然后再根据Binary Logistic方法建立考虑多个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不同代际农户退出意愿差异存在的显著自变量,并区分这些自变量取值所代表的对不同代际农户退出意愿的影响差异,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对整体情况进行预测。 (二)技术路线 1准备阶段 2查阅文献、案例、相关政策法律资料阶段 3实地考察阶段 4资料分析整理阶段 5论文写作阶段 (三)实验方案 1首先搜集查阅不同代际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和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因素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我国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情况和国家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宅基地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向。 2了解当地相应政策环境,农户宅基地的真实情况,获取数据信息后进行归纳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总结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行性建议。
|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或创新之处 宅基地退出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了解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需求,是农村土地改革的方向,而研究农户与土地、农户与村庄关系的紧密程度是未来引导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需要分别衡量他们之间的粘度关系的松紧程度从而能够制定多元化宅基地退出政策。由于当前农户年龄结构的变化,城镇化的加速,农户群体中逐渐划分为“新老”农户,新一代的农民他们不单单依靠农业来维持生计,就业多以农业兼业、非农就业等形式,农民群体出现异质化,农民代际变化特征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意愿产生影响,研究这样的差异特征有助于制定适用于不同农户群体的差异化宅基地退出政策,保证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匹配,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到宅基地退出工作的顺利推进。
|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一)研究计划
(二)预期进展 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将以往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土地法、农地改革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得以灵活运用,再经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查找出农村宅基地退出这块内容目前尚存的缺陷和不足,而且经过开展实地调研后,对以贵州部分地区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现状和难点,同时排查出不同代际农户的土地价值观念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以后的宅基地退出研究中提供一些参考思路,在农地改革方面的研究中让研究学者注意到农地改革其实归根还是以人为本,也能让社会在宅基地改革背景下提高对农户本身的关注度。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