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探望权制度由于设立的时间较短,所以无论是在立法方面还是在执行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建立探望权制度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使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愈加的成熟和完善,也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的完备;同时也给离婚家庭如何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法院作出判决和进行强制执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探望权制度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关系着家庭成员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租父母及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其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为没有获得抚养权、不能直接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父亲一方或母亲一方以及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了一个能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甚至可以小住一段时间的机会,使其享受家庭团聚的喜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推动家庭的文明,对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正是由于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使得在行使探望权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探望权的原则不明确、探望权的主体范围较窄、行使方式、中止事由等规定较为模糊、法院强制执行难等。因此,有必要将构建和完善探望权制度提上日程,这对学术界和实务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现行的《婚姻法》、《婚姻法司法解释》等法律条文规定来看,对于探望权的主体、行使原则、行使方式、强制执行等方面,仍然值得仔细、全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考察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我国现有的探望权制度在立法方面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参照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建立探望权制度这一方面累计的宝贵经验和多年来的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前面的基础之上,重点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001年我国《婚姻法》第条对探望权制度做了明文规定,这是我国婚姻立法的进步。探望权制度对保障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有效解决审判实践中的婚姻家庭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诸多的困惑。因此,就该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逐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中的探望权制度。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探望权制度概念。明确探望权含义性质,分析探望权制度价值所在。
第二部分:探望权制度相关国外立法例。主要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个方面,分析不同的国家对探望权制度的立法规定,并提出国外探望权制度立法宗旨及先进经验。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亲权层面上大陆法系国家对探望权所作的法律界定有明显的局限性。从探望权的主体来说,法律只明确了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父或母一方探望的权利,而对其他与未成年子女有密切关系的人是否享有探望权法律则没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来说,虽然在实践中通过协商调解,他们有时可以探望自己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但是在法律上他们并不是探望权的主体。这种局限在年月日颁布实施的《德国民法典》中已有所改善;从探望权的客体来说,有些国家由于法律对亲权的限制性规定,将非婚生子女、人工生育子女排除在探望权的客体范围之外,这显然与将非婚生子女或生育子女赋予婚生子女的权利的规定相悖。孩子自从出生后就应当得到父母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可是父母一旦离婚,孩子就无法再得到完完整整的父母的呵护。虽然各国有立法明确了父母离婚后通过对孩子的探望来弥补对他们不完整的关爱,但是许多国家立法除了规定父或母享有探望权,却没有明确子女也同样享有探望权。很显然,这不符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在美国和英国等英美法系国家中,都非常注重保护儿童的最大利益,并将此作为探望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是这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美国探望权制度中的推定有利原则规定,当父或母一方对子女的探望受到另一方的坚决反对时,如果法庭认为这种探望对未成年子女是健康的是有益的,符合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法庭就会准许这种探望。可是按照这种推定原则就很可能让未成年子女面临遭受家庭暴力的危险。而且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美国在立法上还没有明确未成年子女在面临家庭暴力的危险下禁止探望的规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 月 选题,拟订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查找资料
3.2022年2月 整理资料,拟订初稿
5.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亲子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
2. 杨遂全等:《婚姻家庭法典型判例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年版。
3 李克、宋才发主编,唐德华总主编:《以案说法丛书--婚姻家庭纠纷案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年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