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让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大。
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个人信息流通范围更广。
这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与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的研究(一)立法不完善(二)执法不严格(三)公民自身保护意识不强二、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刑事责任及刑法保护的建议(一)犯罪主体的范围界定(二)犯罪情节的具体规定(三)责任标准的认定三、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依据四、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一)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二)推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三)促进资源共享与合理利用,构建和谐环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个人信息权属于人格权的范畴,它关系到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在刑法体系中的归属问题。
在如今社会,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与利益,但相伴而来的也有犯罪的侵害指向。
通过对个人信息内容、特征、存在方式的研究,探索个人信息泄露的成因与危害性,进一步确定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对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的研究涉猎很多,如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采取轻罪模式,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处罚手段呈现多样性。
但只有少部分学者从刑法角度来探讨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所以我国有关个人信息的保护的法律制度存在缺位,尚未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2年11月10日,完成选题工作二、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三、2022年3月18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四、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五、2022年5月25日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
5. 参考文献
[1]单美贤,泛在信息社会的概念溯源及基本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3(02)[2]王明利,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J],现代法学,2013(03)[3]周海洋,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与适用[J],2010(03)[4]王莹,#8220;人肉搜索#8221;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07)[5]张营,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监督制度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6]杨克灿,出重拳保护个人隐私[J],金融时报,2009(04)[7]李忆婷,垃圾短信侵权行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2003(09)[8]王峰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问题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0(12)[9]付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02)[10]卢建平、常秀娇,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治理,法律运用,2013(04)[11]凌鸿,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人民法学报,2010(06)[12]齐爱民,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2)[13]王晓雁,垃圾短信无孔不入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2008(05)[14]赵培云,郑淑云.从美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原则看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注意的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5(12)[15]梁恒.刑法视域下的个人信息保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6)[16]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J].人民检查院,2009(6)[17]王丽萍.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M].山东出版社,2008 [18]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9]黄萍.从#8220;人肉搜索案#8221;谈个人信息的保护.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