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是推进国家反腐体系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需要,是对我国权力结构进行调整变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涉及国家宪制结构的重大政治改革,改革要全面推开必须要有宪法依据。监察委员会要依法运行、高效运转必须要有相关立法作为支持,而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改革方案与宪法规范并不一致,由于相关宪法规定具有极强的规范性,未来在改革试点方案全面推行之后,相关宪法条文就必然成为修宪对象,以确保监督有效性,确保改革后与行政权、司法权并立的国家监察权能够健康高效顺畅运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已进入试点阶段,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法治建设论述,来研究宪法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宪法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蒋来用在《比较视角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列举外国遏制腐败的相关措施,发现各国普遍采用法治方式反腐败,同时分析了影响监察体制改革的不利因素,最后得出完善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对策:强化监察委员会调查腐败案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科学设计国家监察体制并保持稳定性加强监督体系内部#8220;改造#8221;提升工作效率、加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合理划分和调整各级监察委员会之间的权限、加快推进外围配套改革,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林彦在《从#8220;一府两院#8221;制的四元结构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合宪性路径》中提出国家监察体委员会组织和职权上的独立性将在#8220;一府两院#8221;制基础上形成新的五元结构。宪法规范及修宪经验均表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必须通过修宪达成。
韩大元在《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若干宪法问题》中提出八个在这场改革中涉及的宪法和相关法律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为建立统一而有权威的反腐败机制、以有效地控制公权力为目的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作者在文中对改革可能面临的宪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0.01-11.10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22.11.11-11.30撰写并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12.01-2022.03.18完成论文初稿,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蒋来用.比较视角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17,(6):2-8.
[2] 林彦.从#8220;一府两院#8221;制的四元结构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合宪性路径[J].法学评论,2017,(3):163-166.
[3] 秦前红,底高扬.从机关思维到程序思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方法论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2017,(3):5-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