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2023-02-06 08:37: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日渐凸显很多问题,诸如:保障住房供需矛盾;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强,职责不明确,建设保障性住房积极性低;准入制度不健全,保障人群不明确不细分,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平;建设资金依赖财政,融资渠道狭窄;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运作监督主体单一,资金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后期管理缺乏,无专业人才队伍参与管控,退出机制不严格;保障性住房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难以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实现“人人有其屋”。因此,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对于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住房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丰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需求理论;

2.拓宽保障性住房公共产品的融资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

1.政府职责不明确

从政策角度剖析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职责划分以及政策、制度、机制的完善性,分析地方政府在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要责任,提高保障住房公共服务的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德国一是通过对房地产的规划和管控,维持了房价和房租的稳定,提高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二是德国保障性住房立法已经健全,立法保护了承租人的权利并对租房加强法律约束,维护了租房群体与承租方的利益。三是德国合理规划住房建设,将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住房建设合理分在各个小区,避免集中建设形成贫富差距区域明显划分,也有效的减少了配套设施的再建成本。四是建立了强制的住房储蓄制度,利用住房储蓄筹集资金,形成互助合作融资体系,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补贴等提供资金,减轻财政压力。五是政府推行的房租补贴和租赁管制政策也是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部分,有效地控制了市场租金水平,维持了住房供需结构的平衡。

英国一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共住房类租房政策,通过住房协会对不同群体的评估,适用不同的标准满足不同的住房需求。二是制定了明确的退出保障机制政策,例如享受折扣购买公共住房的居民,如果在规定年限内出售公房,须返还全部或部分折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及时归集资金用于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三是采用重要居住保障政策为从事公共事业的人群提供政府补贴,维持社会公平。四是租房者购买权政策、公开市场购买政策、特殊置业计划政策、特殊置业计划政策等则是对于中低收入购房者的折扣补贴以及对中低收入人群给予购房优惠并在收入水平提升后将福利取消,避免住房福利固化。五是将产权运作模式与权益保障机制有效结合,提倡住房私有化的同时也支持住房私有出租,确保有满足流动人口的住房供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邓芮希. 保障性住房的PPP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张文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9(22):10-12.

[3]王迎,张国平.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河北省保障性住房供需平衡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27(05):48-5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