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官员任期、权责分离与地方债务管理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研究地方官员任期、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关注地方整体经济,而鲜少注意地方债务管理。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地方债务的存在和规模一直都饱受争议。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逐步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债务的范围便逐步扩大,每一届政府大多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发展。官员任期对于地方债务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官员任期的长短以及官员的变动,也让偿债责任发生改变,举债权力和偿债责任的分离也与地方债务管理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研究地方债务管理时,也要注意权责分离机制。
现实意义。中国实行的官员任免体制,届期为五年,最多连任两届。但从当前看,很少有能够任满一届的政府官员。而在换届之后,又没有很好的交接制度,因此新一届的任职官员很少追究前任决策失误带来的问题,使得官员权责分离,责任主体缺失。而本文研究主题研究研究政府官员任期与地方债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目前的官员任期制度对地方债务的影响,在官员平均任期时限中找到举债平衡点,同时关注换届时的权责划分,建立债务绩效考核追踪机制,加强对债务的管理,确保地方债务责任制,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降低地方债务管理风险。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中国地方债务类型及现状分析
二、我国地方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Johnsonand Crain(2004)用了48个民主国家的跨国数据研究了任期限制对政府财政绩效的影响。他们发现,一届任期制的国家,其政府支出比两届任期制度或无任期限制的国家增长得更快。Hildreth and Miller(2002)通过实证指出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发展存在极大关系,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往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同时,地方经济增长表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增强,进而促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Bienvenido Oplas(2008)认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债务出现,主要表现为政府在财政上的不负责任,而且这种不负责任已经成为一种规则,即地方政府在职期间因为需要支付他们前辈欠下的债务从而导致自身财政压力,所以,这些政府官员不仅借款支付债务,同时也采用债务来提供新的福利工程,由此导致债务越积越多。Levine(2011)基于积极政策理论和税收收入准则,提出州政府通过采用较优的管理制度,就会通过管理将债务信号传导到信用评级、投资主体和纳税人,从而约束州政府及时履行自身的债务责任,从而降低债务的违约成本。Rogoff(2010)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反映了地方官员的动机和偏好,因而在债务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官员行为的变化会影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表现为官员换届的融资冲动和政策不确定性下的债务风险。而官员激励机制使得地方官员不仅追求经济总量,也追求经济增速,但债务水平占GDP的比重超过一定比例后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就显得很重要。Yao and Zhang(2015)利用官员在不同城市之间频繁调动的事实,建立一个互相关联的官员就职与升迁的数据库,证明了官员个人能力对经济增长存在贡献,研究结果发现领导人的能力解释了26%的GDP增长率。Guo(2009)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增长率通常在官员任期的第3年或第4年最快,出现倒U 型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上任初期新上任官员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一上任就过度支出,后面的任期会有压力。但如果太晚支出,又不能及时体现在政绩上,不利于个人升迁。任期的中间年份被提拔的概率较高,因而该年度政府支出会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国内研究现状:对于是否应该发行地方债。龙海阳、徐智华(2009)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地方政府必须担负起振兴经济的重任,目前我国私人储蓄量大,证券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地方政府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能够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贾康, 刘微, 张立承, 石英华, 孙洁(2010)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得出对我国地方债务管理的借鉴意见,比较得出,我国实行分税分级财政体制,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划分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应有财权,是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而反对派乔新生(2006)认为目前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时机尚不成熟,如果允许发行地方债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首先是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界限,事权的膨胀导致了地方政府机构的膨胀,如果允许发行地方债虽然能在短期缓解地方财政紧张的问题,但长期来看无异于纵容了地方政府扩大“吃饭财政”,不利于今后的行政机构改革。其次是我国的法律法规没有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产权进行明确的划分。
关于地方债务问题。李晓红(2017)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及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分权和地方官员行为动机与考核制度。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一方面体现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与事权不均等,另一方面就是对事权缺乏明确的界定。在“晋升锦标赛”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具体指标主要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特别强调各种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经济指标,因此,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决定地方官员是否晋升的主要因素。尹梦乔(2016)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权责交叉,形成多头管理局面的制度建设落后问题导致了地方债务管理问题。同时,官员选任机制催生的唯政绩论也造成了地方债务管理问题,中国地方官员的非连续性构成了官员举债过程中的一种“道德风险”,本届政府的债务偿还可能由下届政府承担,这也导致了官员举债决策过程中一定程度放松了来自还本付息压为和发展可持续性的警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10日之前,提交开题报告。
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以近三年核心期刊中与本选题紧密相关的文章为主,不少于15篇),将其观点概括整合成“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论文题目、基本研究方法(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及具体研究工具)和基本思路。上述内容均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开题报告需提交打印稿及电子稿。
2.2022年4月15日之前,提交论文提纲和初稿。
5. 参考文献
[1]Johnson,J.M. and Crain, W.M. Effects of Term Limits on Fiscal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Democratic Nations[J].Public Choice, 2004,119:73—9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