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69年,北京首先开通地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在我国迅速兴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更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相继开通,并在近几年急剧增长,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经有四十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城市化使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市集聚,相比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2018年“52号文”划定40%财政资金的“门槛”后,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以地方为主的大量投资,给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
但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急剧减少,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于是利用现行土地产权与管理制度的不足,通过土地收购和出让之间的价格差,获得可以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的土地资产收益及其延伸收益。同时,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其支持倾向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拉动全社会投资。
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与地方土地财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情况下直接影响地方“以地生财”的能力与动机,本文将着重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财政的影响。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财政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但在国内的分税制改革后,由于地方税收收入减少,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地方土地财政兴起并在近几年加速发展,本文主要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财政的发展与现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财政的影响。
关键问题:本文的关键问题是研究在分税制改革后,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财政是否存在影响,并且对土地财政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主要分析对土地平均价格、土地出让数量等的影响。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城市轨道交通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最早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纪初被广泛投入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路面交通拥堵、疏散市内人口流动而建造的,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方式,也是现代社会低碳发展的主要交通模式,被称作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我国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也是在近年兴起,国内学者对这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进行拓展,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发展最快的国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正在改变城镇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及住宅选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3月5日之前,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提交、修改;
2.2022年3月30日之前,撰写、提交论文初稿;
3.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徐冰娅.土地财政的起因及治理[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6.15:79-80 93
(2)王岳龙.地铁开通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5.03.005:56-71
(3)杨晓群.城市规模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分析--以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D].广东.:暨南大学,20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