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基于沪深交易所的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5 12:06:5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论层面,目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基于现阶段国情,在资本市场具体到股票市场的制度中,退市制度是薄弱环节。据调查显示,自2001年我国确立退市制度以来,到2018年末共有98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主动退市公司43家,因不符合持续上市条件而被动退市的公司52家。与我国日益壮大的上市公司群体相比,退市公司数量确实太少,在比例上也明显低于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有效实施,是证券市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完善证券市场资本配置职能,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具有重要意义。退市制度建设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于这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时,也明确提出“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这与“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一起成为A股市场的两件大事。由于退市标准不完善、退市制度缺乏良好的执行环境,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一直形同虚设,很难有效发挥其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距沪深交易所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随着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股票市场的市场功能逐渐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全球角度上对不同国家和市场的制度进行体系化研究。

实践层面,上市公司“退市难”是我国股市的特有现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而且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我国股市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改革后,退市低效率的问题已有所改善,但是市场上僵尸企业数量仍然有很多。其一直没有被彻底清除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一是退市标准不完善,二是缺乏良好执行环境。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制度的低效率与高成本,股票市场上“买壳”、“借壳”盛行,此类公司的股票容易得到投机资金的青睐,成为市场热炒的对象,而那些发展前景良好、资产优秀的公司则无人问津,这极大地扭曲了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使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丧失。当股票市场受到内外部影响,市场交易情绪恐慌的时候,此类公司股票又会因为缺乏内在价值的支撑成为资金抛弃的对象而大幅下跌,进而加剧市场恐慌打击市场信心,更有甚者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刻不容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演化和现状,包括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着重以沪深交易所为例,统览其退市制度的演化各阶段,研究现阶段退市制度的特点和问题。选取上市公司退市案例,分析几类型公司在此制度下的生存发展及所受影响。

2、对比其他国家股票市场退市制度,研究退市制度改进方案。统筹分析已有对我国退市制度改革的提议(修改意见稿等相关规定),并针对当前我国退市制度的缺口,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域外交易所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相比,“退市难”是我国股市特有现象。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大致也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文献主要分析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源以及改进对策;第二类文献涉及退市制度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等行为的影响,例如通过对我国退市制度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手段避免退市的情况也在逐渐变化;第三类文献涉及由退市制度出发延伸到资本市场的效益,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结合文献在退市的动因、退市指标等方面比较我国交易市场与境外交易市场的异同。随着科创板实施更严格退市制度、创业板试点退市改革,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趋于规范和严格,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仍缺少相关经验。相比较而言,境外成熟证券市场的退市公司数量和退市率普遍高于我国,退市机制整体较为先进。相比而言,国外的退出机制就比较完善。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印度证券交易所和港交所等交易所设立的退市标准均包括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这赋予了交易所较大的裁量权和灵活性,可以平衡上市公司质量与维护投资者权益。美股作为全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股票市场,退市标准也相对市场化,但无论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都侧重在市值、股东人数及股价方面对退市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对财务指标规定较少;而印度强制退市标准更注重公司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力,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度更高。过去A股退市制度更加偏向财务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及营业收入等,未来走向市值退市过程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多样化退市制度是A股未来发展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尹雯.论注册制背景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改革[J].投资与合作,2021(05):15-16.[2]李泽军.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审视与重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04):85-89.DOI:10.19520/j.cnki.issn1674-3288.2020.04.014.[3]杨慧.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研究[J].时代金融,2021(12):73-75.[4]郝雨时,周格旭,吴灵灵.我国A股市场退市制度现状及机制研究[J].北方金融,2021(01):12-17.DOI:10.16459/j.cnki.15-1370/f.2021.01.004.[5]孙兆.退市新规让资源优化配置[N].中国经济时报,2020-12-21(003).DOI:10.28427/n.cnki.njjsb.2020.002752.[6]孙兆.严格退市制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21-07-12(003).DOI:10.28427/n.cnki.njjsb.2021.001488.[7]王嘉.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J].上海商业,2021(01):1.[8]雷英杰.“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半年有余,沪深两市已有19家上市公司退市A股“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格局正在形成[J].环境经济,2021(18):30-35 1.[9]朱琳.上市公司退市基础制度完善研究[C]//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9年论文集,2020:472-482.DOI:10.26914/c.cnkihy.2020.029241.[10]张跃文.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的制度根源与现实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20(03):116-122.[11]宋俊晓.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8):44-46.DOI:10.13665/j.cnki.hzjjykj.2019.08.015.[12]张晓倩.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8.[13]韩远哲.新形势下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建议[J].金融经济,2017(22):5-7.DOI:10.14057/j.cnki.cn43-1156/f.2017.22.003.[14]吕学振.我国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21,39(04):91-100.DOI: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21.04.008.[15]吴虹雁,朱璇.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基于退市制度变更的分析视角[J].会计之友,2021(12):125-132.[16]对退市新规不求“最严”但求“最终落地”[N].中国经营报,2020-12-21(A01).DOI:10.38300/n.cnki.nzgjy.2020.003942.[17]吕斌.上市公司:想要“退市”不容易[J].法人,2020(09):27-32 4.[18]孙锦程.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9.[19]邱永红.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实证研究—兼论《证券法》相关规定的修改完善[J].证券法,2014(11):176-247.[20]熊锦秋. 强化中介机构声誉约束 让退市新规取得实效[N]. 每日经济新闻,2022-02-16(008).DOI:10.28571/n.cnki.nmrjj.2022.000552.[21]昌校宇. 落实落细退市新规 沪深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指南[N]. 证券日报,2021-11-20(A01).DOI:10.28096/n.cnki.ncjrb.2021.004979.[22]肖钢.我国退市为什么难[J].财富时代,2020(07):21-22.[23] 丁丁,侯凤坤.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问题、政策及展望[J].社会科学,2014,( 01):109-117.[24]李涛.中美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比较分析[J].经贸实践,2019.[25]易胜,金道政.中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26]孟珂. 主办券商“驱动”退市公司挂牌 避免退市公司消极应对[N]. 证券日报,2022-02-26(A02).DOI:10.28096/n.cnki.ncjrb.2022.000815.[27]Yang, Y. Do at-risk rms with good prospects manage accruals to avoid delisting,Journal of Finance, 2007.[28]Baker, S E Meeks. Research on Exchange Listings and Delistings:a review andsynthesis{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2004,P57-71.[29]Fuxing Fang.Research on the Risk Warning of De-listing of Listed Companies:A Supporting Vector Machine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Frontier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1,2(4).[30]Macey Jonathan and David Pompilio. 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 and finance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 [J]. Cornell Law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4.[31]Yanru Zhou.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 USD elisting System[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7,7(7).[32]PiaHelbing,BrianM.Lucey,SamuelA.Vigne.The determinants of IPO withdrawal–Evidence from Europ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9,5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