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26 18:37: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理由

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40 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面临许多“和谐”进程中的障碍。这其中又以“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最为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更新的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6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62:1。城镇收入最高的为北京和上海达到人均61550 元人民币,农村收入最低的为新疆、甘肃地区则不足8000 元人民币,城乡收入差距最大达到大约 8 倍。较高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会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同样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提高低收入家庭获取劳动收入的能力,这涉及人力资本积累问题,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主要方式。政府作为公共教育的财政投入主要承担者,将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的重点,整体提高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程度,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人们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收入增长,这无疑是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十分有利的。基于此,本文从财政支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出发,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并选取了安徽省作为实证研宄对象,分析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此来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促进城乡收入公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大篇章,共5部分组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1.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较早注意到教育支出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Schultz(1960)、Mincer(1974)的人力资本模型均涉及教育支出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在特定的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产生的,受到城市偏向政策、城市化、经济开放和人力资本等多种因素影响。Chiswick(1971)利用跨国数据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政府财政教育支出差距的扩大而扩大。Gregorio(2002)利用 1960-1990 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教育因素对收入分配具有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会随着教育支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William F.Blankenau(2005)建立实验模型研究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时发现在教育支出规模较小时,公共教育资金投向初中等教育是最有作用的,当支出规模较大时,公共教育资金需要在保证初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高等教育支出。Viaeiie(2006)发现公共教育支出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05-2022.12.10 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整理资料、研究方案的确定

2022.12.11-2022.12.31 撰写开题报告

2022.01.01-2022.01.06 审核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Chiswick B,R,Earnings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1,85(1),21–39.

[2] Farre AE. Educ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C]. Public Economic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000:6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