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教育的工资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30 15:06: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过度教育是自身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自身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存在教育不足者,即自身学历低于从事工作的平均水平。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本专科招生的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因此我国存在的教育的过度在总体上是过度的。自1999年开始,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出现急剧增加的势头,当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不足百万,如今即将突破800万人。1999年毕业的研究生只有5.5万人,如今接近60万人,已经大大超出市场的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张荣禄,2015)。另一方面是结构上的过度,表现在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区域性供给过度,今年在大中城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占总数的80%以上,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几个省和几个直辖市;二是行业性供给过度,例如热门的金融行业的毕业生及选择就业的人数都远高于其他比较冷门的行业,特别是一些生产行业,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不愿意从事类似于生产工人之类的工作,因此一部分希望从事金融等行业却未能如愿的毕业生,缺少更多的选择而从事生产或制造业,这就导致他们的教育水平高于他们所从事行业的平均要求,但是在工资收益上却低于刚好符合行业要求的工人,在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仍在追求高学历,称之为教育膨胀,导致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持续浪费,甚至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阶层的流动(张荣禄,2015)。那么过度教育者的工资效应是怎么样的,教育不足者与之相比又是怎么样的,而教育适度者又一定是最好的吗?本文即对于过度教育对工资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的是在过度教育情况下的个人工资效应,一部分高学历劳动者从事了应由低学历劳动者从事的工作,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愈发普及,更多的雇主会提高岗位的学历要求,但是该岗位并不需要高学历,从而导致了学历高消费,雇员的教育回报率变低。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对比过度教育、适度教育以及教育不足者三种不同类型下的工资效应差异。

写作提纲: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引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现状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引用真实数据和信息,阐述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性和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是数据分析,通过使用state进行数据对比及分析,用数值直接显示出教育过度者、教育适度者以及教育不足者的工资效应差异,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建议,总结上文所提到的所有问题和进行的数据分析对比,针对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美等国的教育经济学家对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Joanne Lindley和Steven Mclntosh(2009)用数据证实了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存在时间序列效应,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会出现先增长后下降的的趋势,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研究在2002-2010年期间排出东欧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外(卢梦姝,2017),大部分国家的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存在上升趋势,实质上意味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与经济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uncan (1981)和Hoffman(1981)在Mincer收益函数的基础上将个人受教育年限分为三个部分,过度教育、适度教育和教育不足,提出ORU函数:

lnw=a βr Sr βoSo βuSu β3ex β4ex2 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进行数据分析,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初稿。

2、2022年3月11日-2022年3月30日: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翻译工作

3、2022年4月1日-2022年5月20日:完成论文的整理、再修改和装订,准备好才加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荣禄.我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J].2015,36(13):137-138.

(2)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 5(2):136-146.[15].

(3)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 2004:3.

(4)张冰冰、沈红.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16. Vol.14,No.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