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8 09:33: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各大高校扩招政策的开展,各大城市不断兴起新的大学城,这些大学城逐渐发展成为了城市新的次中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许多的产业发展。而研究大学生这样的纯消费群体的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对于城市交通构建有重要意义。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能否准确把握关系到城市交通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及系统整体效率的发挥。而本次研究所针对的仙林大学城就是一座典型的大学生聚集而形成的交通密集区域。

国内外目前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出行方式选择方式特征的研究较少,而各大城市的大学城内的交通衔接、交通安全等问题急待解决。通过以仙林大学城内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调查和分析,从数据和结论中提取出针对大学城交通系统的优化建议,并能够由此提高学生、周边居民的出行满意度,这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针对仙林大学城内的学生群体的交通方式的选择进行数据调查和整理;

2、利用SPSS软件及其相关知识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数据所显示的内容对仙林大学城内的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作一个清晰直观的描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居民出行调查起源于60多年前的美国,1944年美国《联邦资助公路法案》颁布后,可用规划参考的数据和调查方式匮乏,由此提出了居民起讫点调查法,即最早的居民出行调查。同年,美国公共道路局首先颁布了家访交通调查程序手册,自此,该调查方法逐渐被各国应用,成为国际通用的交通调查模式。如今,许多城市已形成了定期进行居民出行调查的机制,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学者黄纯辉利用系统工程模型化技术建立了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揭示出行方式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性,这对出行方式选择等问题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万霞等人在已有基础上引入动态因素建立了基于出行链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比和预测准确率都较原来有很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揭示居民多次出行间的作用机理,更好地模拟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张杨应用贝叶斯模型分析了重复出行中出行者对不确定的认知更新及其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数据验证了出行者出行时间预算随着出行时间不确定性的下降和重复出行的增加而减少。

在Mazen Danaf等人的研究中则显示,出行的时间、出行费用、收入、位置以及性别等因素都足以影响交通方式选择。而且根据现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考虑的方面是安全为题40%,费用问题37%,需求因素28%,还有少部分人考虑的是时间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次论文课题为大学生出行方式的选择--以仙林大学城为例,论文研究对象为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群体;研究方式是问卷调查法、SPSS数据分析。

计划步骤:

①14年12月31日前,通过对书籍资料的查询阅读,了解本归纳出国内外学者对各种群体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现状作为本文研究的一个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安全出行,警惕黑出租陷阱,王昊魁,光明日报,2014年9月4日第011版

[2]不确定性对城市交通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张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10月,第10卷,第5期

[3]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研究,万霞,王炜,陈峻,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3月,第25卷,第2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