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影事业取得了卓越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闻事业也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而记者作为新闻事业的代表,向来有“无冕之王”的称号,因其独特的职业使命和社会地位,常常成为电影事业刻画的对象,并且这种形象的构建与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更迭。
一般来说,记者被界定为那些从事搜集、传播新闻以及信息、建议,编辑评论、批评等功能的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对于记者这一形象刻画的历时性流变,反映了怎样的规范性角色。
(2)关键问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刻画了怎样的记者形象,有怎样的变化?2.置于新闻学视域,这一形象反映了怎样的规范性角色?3.这一规范性角色如何放置在新闻业历史性、数字化变迁之中来理解? (3)写作提纲:1、引言1.1记者的基本概念1.2国内电影塑造的记者基本形象1.3近年来记者的传统形象和权威被消解的现象2、文献综述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典型新闻电影中记者形象研究2.2 中国记者行业研究2.3 记者的社会形象研究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 通过维基百科电影索引 ( 1990—2021 年) ,对关键词“记者”“新闻”“媒体”“电视”“报纸” “网络”“广播”等进行检索获得样本。
90年代选取1-2部电影,00年选取1-2部电影,10年选取1-2部电影,20年到现在选取一部电影。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讲记者影片作为一种类型片介绍:1、香港科技大学郑树森教授的《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中第一次将“记者影片”设置成专栏来研究。
虽然这一专栏只有 14 页,但郑先生却对记者电影做了开创性的讲解。
在书中他以记者电影《危险年代》为线索,介绍了《危险年代》的导演,拍摄的大背景及取材上的历史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主要是质性的内容分析,通过维基百科电影索引 ( 1990—2022 年) ,对关键词“记者”“新闻”“媒体”“电视”“报纸” “网络”“广播”等进行检索获得样本。
90年代选取1-2部电影,00年选取1-2部电影,10年选取1-2部电影,20年到现在选取一部电影。
这样对于电影中记者形象的分析既具有典型性,但也能反映历时性的变迁。
5. 参考文献
1、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62、张修智.电影撞新闻——影像中的无冕之王 [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07-013、刘凯.美国电影中的记者形象 1946-1976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12-94、卢璐洁.当代影视剧中新闻记者形象研究 [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 2015-3-285、肖明珊.西方电影中的新闻记者形象研宄 [D]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 2013-05-016、张庆娟.当代华语电影作品中记者形象建构研究——以 29 部华语影片为例 [D] 重庆.重庆大学 2017-57、赵可人.论中国电影中的记者形象塑造 [J]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8、肖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电影记者形象建构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8-59、廖姗.21世纪华语影视作品女记者形象研究 [D] 湖南.湖南工业大学 2020-6-110、周琪.新时期国产影视作品中的记者形象研究 [D] 湖南.湘潭大学 2016-05-2011、丘鸿润.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的新闻工作者形象分析 [D] 广州.暨南大学2018-05-2212、谭力.经典奥斯卡电影中记者形象的艺术架构 [J] 吉林.电影文学出版社2017-10-20 13、石璐瑶.二十一世纪以来影视作品和现实中的记者形象分析 [J] 陕西.新西部出版社2017-05-3014、潘荣海.记者社会形象及与新媒体使用之关联性研究——对鲁、沪二省市三类群体的对比分析 [D] 上海.复旦大学 2013-04-12 15、马宝龙.中国记者电影中的新闻职业伦理困境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05-0116、阿莱克斯巴里斯.美国电影中的记者 [M] 美国.密歇根大学 1976年17、AJ Kiste - The image of journalists in selected contemporary films, 1976-1986 [J] 1986年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