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一直是“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比如张晨阳提出女性形象(比如“发疯了的女人”)常常与“现代性”等问题相联系;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五、六十年代单一的劳模型模式, 到七十年代末的劳模型、个人成就型、勇于斗争型并存模式,又到八十年代以个人成就型和女强人型为主的模式。
这些均表明,女性形象可以成为观察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棱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选择以《90婚介所》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婚恋节目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 《90婚介所》中的女嘉宾呈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二 在亲密关系的呈现中,女性被强调了哪些特征?三 这一女性形象与《非诚勿扰》是否有差别,为什么?反映了什么? 写作提纲:一、研究目的与意义二、通过内容分析法、符号分析法、话语分析法三种方法相结合来分析《90婚介所》女性形象三、通过理论依据来分析背后的文化、社会因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概述,分别是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真人秀与消费主义、亲密关系与性别角色首先是关于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知网上关于国内媒介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共有20篇,其中6篇关于报纸中的女性形象构建,6篇关于电视节目的女性形象构建,5篇关于新闻报道中对女性形象的构建,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国外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研究起步比较早,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就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代表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符号分析法、话语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撰写方案:(1)内容分析法一、抽样方法与结果用数据呈现《90婚介所》呈现的女性形象。
节目尚未完结,截止202211.6目前共12期节目共32位男嘉宾、每一期3位女嘉宾共36位(后期样本量可能会增加)二、分析单位与指标分析单位是指实际计算的对象,这也是内容分析中最小的元素,本次内容分析女性形象所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节目中男女嘉宾的职业信息、男女嘉宾气质类型和男女嘉宾的年龄情况。
(2)符号分析法本文运用定性分析,选取《90婚介所》节目中的关键视觉符号,即节目形态和女性外形,从符号学角度分析《90婚介所》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其所指和能指,即表面意义和隐身意义。
5. 参考文献
[1]田娜. 国内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2]张玉娟. 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3] 蔡骐,黄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5月第3期,第123页。
[4]徐策:“中国电视婚恋节目路在何方”,《新闻记者》,2011 年第2期,第84页。
[5]张田.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女性形象[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256-257.[6]李佩菊.新型婚恋类电视节目对都市女性形象的建构[J].当代传播,2011(02):72-74.[7]毛慧敏.从《非诚勿扰》看失真的媒介女性形象[J].青年记者,2010(26):5-6.[8]孙华.婚恋节目语境中的男女两性形象——以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77-80.[9]章小雨.中国婚恋类真人秀新视角[J].西部广播电视,2016(03):99-101.[10]程素琴,吴炜华.电视媒介节目传播中的角度发现分析——以婚恋节目中女性形象为例[J].编辑学刊,2015(01):42-46.[11]曾逸芸.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背离与折射[J].现代视听,2011(02):44-47.[12]女性主义[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李银河著, 2005[13]消费社会[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法]让#8226;波德里亚 原著, 2001[14]李解. 《非诚勿扰》中女性形象的呈现与受众解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15]兰璐希.电视交友类节目中的男权中心现象——以《非诚勿扰》为例[J].现代商业,2010(20):275 274.[16]刘畅. 媒介与性别视阈下的养成类真人秀女性性别角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