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学生的访谈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31 14:47: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了各大高校越来越在意的一个问题,大学生整体上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为国家提供竞争优势。

同时,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有效地提高个人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使自己更加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就业环境,一定程度上减轻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响应国家深化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而产生的,目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地中,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行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同学的视角出发,采访5-6位获奖大学生,从个人、学校、教师三个角度分析总结其能够获奖的因素,并展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的探讨,得出一些科学的有效建议。

旨在解决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云涛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为目标,从政府主导的视角提出打造合作共赢的价值共识、构建合作教育的政策制度、平衡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组织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刘立华等对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获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公司应努力增加所拥有的实用新型专利和核心技术的数量、确定属于行业主流的项目、保证员工持股、进行股权融资等建议。张肃等以TRIZ理论为研究出发点,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在加强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基础上,鼓励理论与实践优质结合的观点。李旭辉等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环境和研发环境的建议。陈霞玲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区分为三种模式,即发明性、改进性和商业模式创新,认为不同的创新创业模式需要采取不同的组织方案。张凯亮则从工匠精神视角展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分析,认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罗嘉文等从工科大学生出发,指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培养工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刘洪民指出建立大学科技园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效服务机制。邓冰凌从“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视角入手,分析竞赛实施现状,指出从高校、家庭、企业、创业园区等多个角度构建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Hamburg等强调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数字社会创新,使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授过程更加有效。Ding总结了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12个制约因素,并指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在提倡推动大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表明本文以获奖大学生的视角来展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然后,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行整理研究,总结出大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因素分析。最后,结合理论总结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并对学校、学生及教师提出一定的合理建议。

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结构化访谈。

5. 参考文献

[1] 蒋向利.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J].中国科技产业,2018(10):80.

[2] 王云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之系统工程论[J].学术交流,2013(10):213-216.

[3] 刘立华,武勇,徐军.创新创业大赛获胜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8):46-49 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