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智能储物柜向社会场景的扩张战略研究–以包小存为例开题报告

 2022-07-31 14:48: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据中国行业报告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室外储物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内国内柜具市场总容量将达到3000万套, 校园储物柜的拥有量不到5%,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迅速以及移动互联网被广泛使用的当下, 将共享模式运用到安全储物柜身上, 使之两者结合, 成为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智能储物, 这一新理念的提出, 即迎合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 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时尚观。在物联网技术与共享模式相结合之下, 共享智能储物柜理念随之而生。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有超过87%的人认为储物柜投放有必要,该比例在考研学生人群中超过了95%。而通过在南京财经大学等8所高校的投放试点,更是验证了校园场景的正确性,单校总用量超过3500人。将这一比例扩大至整个南京近百万的高校市场,其用户规模可见一斑。而通过校园场景的积累,逐渐培养起社会新人的日常使用习惯,对校园场景日益行成垄断,再进入新的环境会相对容易得多。从高校生活的经验可以看出,智能储物柜校园场景下能比商业场景以更低廉的租金优势实现更高的使用率。

但是智能储物柜由校园场景像社会场景扩张的道路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扩张道路的选择或将成为产品获取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将以智能储物柜包小存为例子,试图研究其向社会场景扩张的战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扩张战略是指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在原有的企业范围内增加生产能力与产品供应量,投资新的领域,或是通过竞争推动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兼并,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一种战略。

主要类型为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多样化。

包小存现在的扩张战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业态”的定义最早出现在日本, 许多日本机构和学者先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业态进行了界定, 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定义, 以铃木安昭和向山雅夫的定义为代表。铃木安昭认为零售业态与零售形态具有相同的内涵, 并将其定义为:“从店铺的形态上看, 所谓业态是指零售经营者关于具体零售经营场所———店铺的经营战略的总和”;向山雅夫认为, “业态”就是“零售商业形态”, 是指“具有相同经营方式和相同经营技术、方法的零售商业机构的集合”, 具体包括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等。这一类定义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 前者认为零售经营者要以某一目标市场为对象来进行选址、店铺规模及销售方法等方面的决策, 从而形成零售店铺的形态, 是动态的定义, 而后者则认为业态是类似商业机构的组成, 是静态的定义。

第二类定义, 以日本零售商业协会的定义为代表。该协会将零售业态定义为:“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变化相适应的零售经营者的经营形态”, 在这里, 零售业态是依据现代营销观念, 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 以消费者购买行为作为区分业态的标准, 认为业态是适应消费者行为变化的产物。

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引入了“业态”这一概念。目前,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态的定义有很多。刘汝驹等人认为:业态指零售业的“经营形态”, 它不是根据商品的特性, 而是根据行业经营方式, 将零售店分为各种形态;李飞认为:零售业态是指为满足某一特定目标市场需求而形成的零售形态, 目前它主要用来说明各种店铺形态, 一般不用来说明无店铺形态;郭冬乐认为: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有利于销售商品和获取利润而采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明显特性的企业组织类型和销售方式的具体形态。国内学者们关于业态的定义存在明显的分歧。

国内早期较为权威的是1998年原国家国内贸易局《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 (试行) 》对零售业态的定义: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这一定义也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定义。2004年, 中国新颁布了GB/T18106-2004《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新标准依然采用1998年《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 (试行) 》中关于的零售业态定义。

Sven等 (2006) 分析了在不确定环境下, 知识创新的扩张战略转移问题。弋亚群等 (2003) 通过对传统企业战略设计模式的再思考, 并从企业战略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当企业面对不确定环境时, 战略思维方式应该从线性向非线性转变, 从而提高企业战略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预见”力和应变能力, 并建立了一个基于战略转换的战略形成、实施同步并行的企业战略设计模式, 来达到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目的。黄旭等 (2004) 则在对战略变革主导逻辑研究的相关概念与思维观念界定的基础上, 构建了“战略变革主导逻辑范式分析框架”, 并具体提出了“战略先应式”、“战略反应式”、“战略后应式”与“战略因应式”四种战略变革主导逻辑范式。而钱焱 (2006) 则分析了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与不确定的情况下, 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Mark等 (2006) 提出了在动态环境下, 基于网络流的扩张战略的识别问题。杨勇等 (2005) 则简要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指出在动态竞争和不确定性环境下, 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战略管理研究范式表现出不适应性;通过对公司价值驱动力的研究, 阐述了期权博弈方法的战略管理思想,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评价战略投资决策;建立了基于期权博弈的战略管理框架并结合案例进行研究。邹立清 (2006) 认为随着环境变化的加剧, 静态的资源价值判断标准已不能适应企业动态竞争的需要。单纯从基于资源的思路或基于能力的思路来考虑战略转换问题是行不通的, 而动态能力观正是一种基于资源和能力整合的观点。陈明等 (2006) 研究发现在动态环境下, 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家的行为倾向、企业文化等方面;其有效推行战略变革主要由动态能力、学习力、持续创新等组成要素决定。而李媛 (2006) 则根据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理论,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能力演进理论, 针对企业选用投资扩张战略的条件下, 设计了“能力分析评估———能力配置———能力提升”的三阶段战略过程。

Jane等 (2005) 以中国的通讯市场为例, 分析了中国通讯行业实施海外扩张战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Torsten等 (2007) 则以移动网络处理器为例, 分析了实施海外扩张战略以后的财富创造问题。刘春宏 (2005) 就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战略进行了研究, 并对中国的海外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车璐等 (2006) 对零售之王沃尔玛历经十余年的海外扩张战略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扩张战略。董铨 (2006) 则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战略进行了研究。

Barbara等 (2007) 以苏格兰森林工业部门为例, 分析了该行业的区域扩张问题。夏春玉等 (2006) 通过对百强连锁企业总部和店铺布局的考察, 对中国连锁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张闯 (2006) 应用35个中国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和23个在中国市场跨区域经营的跨国零售企业店铺布局的调查数据对中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 中外零售企业都选择了大型超市和超市作为跨区域扩张的主导业态, 而本土企业的业态组合更加复杂;本土企业的市场覆盖率高于跨国企业, 但其店铺网络呈现出“广泛覆盖, 局部密集”的特征;跨国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战略布局意图比本土企业更为明显。而杜娟 (2006) 则从规模、知识和制度三个维度探讨了连锁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战略。

谢力宁 (2006) 在分析市场领导者的能力特征后, 提出基于安索夫矩阵的扩张战略, 并分析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市场领导者扩张战略及其风险。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绪论

二、文献回顾

三、需求现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龙威,张泽豫.浅谈高校共享智能储物柜发展前景[J].时代经贸,2018(28):64-65.

[2]杜庆,高飞翔,蓝丹莉.共享经济下的校园智能储物柜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361.

[3]李社球,费明胜.零售业态及其扩张战略研究[J].江苏商论,2007(10):21-23.

[4]王宗军,崔渭.企业扩张战略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7(05):62-63.

[5]万牧昆.直播行业的竞争态势及平台扩张策略[J].视听,2018(06):138-139.

[6]王茜,王哲.百世汇通扩张策略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33):79 81.

[7]李彤.基于CLV模型的共享型企业客户价值评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2):26-27.

[8]陈泳霖,周石坤,周国军.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储物柜管理APP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4):32-35.

[9]雷文莉,冯川川.智慧校园中智能储物柜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313-314.

[10]周涛,杨长峰.浅析当前零售企业多业态经营发展思路和竞争策略[J].现代商业,2013(30):17.

[11]任泽鹏.ofo共享单车海外扩张外部环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1):38-39.

[12]朱萍,朱亚成,董雨薇,谢红林,李荔,钱琪.2017-2018中国共享单车发展报告[J].中国商论,2017(31):143-147.

[13]王怡苏.“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模式的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J].当代经济,2017(17):140-141.

[14]祝南熙,潘彦汝,苏丹,曾佑新.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9(13):17-19.

[15]欧国立,张瑞琪,王兴婧.共享单车经营模式的发展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70-81.

[16]杨琳.共享经济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4):23-24.

[17]阚一夫,周洹宇.简述物联网形势下的5G通信技术应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92.

[18]薛娇. 企业扩张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6.

[19]陈雨欣.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扩张战略分析[J].商,2013(13):303.

[20]张勉,张铷钫.浅析5G通讯技术下的物联网时代[J].中外企业家,2020(10):143-144.

[21]王传杰,孙玉昕,饶茜雅,廖楚媛.应用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储物柜[J].福建电脑,2019,35(10):58-6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