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负面报道对顾客消费意愿的影响 —以海底捞涨价事件为例开题报告

 2022-07-31 14:51: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企业负面报道是企业由于产品或者服务不良、经营管理不当或者其他因素使得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负面想法的事件,这类事件在市场上比比皆是,并产生极大的破坏。企业负面事件涵盖范围非常广,如产品伤害危机、品牌丑闻等。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负面事件逐年增加。像我国市场不太成熟的国家,负面事件具有较高的爆发频率,对社会、企业和消费者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传播渠道的丰富,负面报道新闻一出局面变得难以控制,企业在在处理负面事件上承受更大的压力。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负面事件具有极为负面且深远的影响,这就更说明了探讨企业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以及努力化解或减少负面事件影响的重要性。通过对媒体负面报道和顾客消费意愿研究的相关文献整理发现,当前的研究更偏重于媒体负面报道媒体领域的研究,如媒体的职业操守等,而对顾客消费意愿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的服务环境,硬件设施等外部条件,未过多地关注消费者群体的内部因素。所以本文以海底捞涨价事件为例,通过对顾客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更好地利用负面新闻特点和方式最大化降低利益损失。对于这些负面报道对于企业的影响的研究运用还需要运用经典理论进行文字阐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媒体负面报道对顾客再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分析影响顾客消费意愿的前因。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信任对顾客消费意愿具有正向作用。(2)情感认同对顾客消费意愿就有正向作用。(3)负面宣传对顾客情感认同具有负向作用(4)负面宣传对顾客信任有负向作用。(5)顾客信任在负面宣传对顾客消费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6)情感认同在负面宣传对顾客消费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负面报道是指通过电视、报纸、杂志、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发布的,标题或内容含有明显质疑、批评、负面评价等非正面的词语,或者是虽然采用中性语言,但利用深度分析和相关证据客观的表明公司存在实际问题,对企业声誉存在潜在影响的报道(杨曦,2018).正如Heerde etal.(2007)所说,危机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一场可怕的梦魇,产品伤害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时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能够带来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严重谴责,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企业的存在的合法性地位(Ulmeramp;Sellnow,2000)。负面事件的报道会使企业长期经营的形象付之东流,造成信任危机,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信任和满意度等产生重大影响(陈怡静等,2019)。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负面报道对公司的影响。Berman(1980)从产品召回的角度分析了负面报道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认为既然负面报道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企业就应该对未来必然会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因为产品召回除了会造成企业直接或间接的高昂成本之外,危机对企业的声誉也会产生巨大的伤害。Leclerc et al(2005)的研究表示,企业负面报道能够使危机焦点企业的销售量大幅下降,结果是危机企业在所属竞争类别中的相对竞争地位下降并降低产品的市场份额。徐小龙(2013)认为负面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感知则通过风险的升高和品牌口碑的降低,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汪兴东(2011)将感知风险作为一种中介变量,影响网络媒体报道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即消费者对于负面信息做出判断后,对危机品牌的感知风险大,则购买意愿影响大,反之影响小。而购买意愿是导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因素,购买行为则会给公司创造利益(Bagozzi等,2007)。负面报道一感知背叛为中介作用对游客旅游目的地信任产生负面影响(谢云虎,2020)。负面报道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运用经典理论进行文字阐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2022年12月10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31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18日: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Rather,Tehseen,Itoo,Parrey.Customer brand identification, affective commitment,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brand trust as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loyalty: Anempirical study in the hospitality sector[J]. Journal of Global Scholars ofMarketing Science,2019,29(2).

[2] HPrastawa, R Purwaningsih. Affective design identifi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batik convection product. 2017, 273(1)

[3]Bin He, SiYing Li, Hong Zheng, et al. Affective Identification Motivation Mechanism ofSino-Japanese Bi-Cultural Teleworking Teams. 2014, 3265:976-9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