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机制。
为了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相协调,就产生了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问题。
因此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当今企业中所有者为提高经营效率将经营权让渡给管理者。但是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一直困扰困扰着理论界和实务界。为此西方企业家创造出股权激励机制,旨在通过赋予管理层一定的企业剩余收益索取权来降低代理成本缓解代理冲突。本文着眼于企业投资领域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
写作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非效率投资
国外学者 Jensen认为,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投资的决策者并不会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反而更多的会看向个人利益,使得企业投资行为非常低效。过度投资是公司决策者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即使该项目NPV为负值,也选择投入企业资金。 [1]Roll认为,一些管理者对投资项目的过高评估,导致他们往往夸大投资项目的好处,发生一些破坏公司利益的投资活动。[2] Blanchard et al.认为,如果公司闲置资金过多,为了把这部分资金用活,企业会过多地把资金投向有前景的项目,此时,企业就很有可能有过多的投资活动。理查森证明,如果公司资金运作良好,过度投资问题将更加严重。[3]管理者在考虑个人所得和他所要付出的代价后,会放弃投资项目,也就是说,如果经理人认为私人成本大于他们可以赚取的收入,经理人不会投资。
国内研究人员对这一部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成长很快,拓展了研究范畴。张功富提出,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是造成企业不恰当投资行为的两大因素。在上市企业中,特别是对于工业类的企业来说,一旦企业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即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是较大,这是很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闫华红等人发现,在国有上市公司中,特别容易使投资活动过多地进行,但非国有上市公司却是投资行为不积极[4]。 有一些学者使用计量模型去量化企业的投资效率,比如说,在度量时把企业现金流作为一个影响因素,管理者本身的风险性偏向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徐晓东等人的研究发现如果一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是正数,公司可用的现金流越多,会使得公司更积极地开展项目投资。如果企业资金的流出是大于资金的流入的,他们所拥有的资本越来越少,企业也会相应地减少投资活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0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8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JENSENM C.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323-329.
[2]ROLL R. The hubris hypothesis ofcorporatetakeovers[J].Journalof Business,1986,5(2):197-216.
[3]RICHARDSON S. Over-Investment of freecashflow[J]. Review ofAccounting Studies,2006,11 (3):159-18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