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初步建立了分税制度,后又经过几次改革,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配关系,形成了我国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的分税制以及地方税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在与上级政府的收入竞争中受限,为了争夺发展资源、机会和为了辖区利益最大化,同级地方政府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由于资本从投入政策优惠地到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收入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短期内,以各种税收优惠形式存在的税收竞争会使地方政府流失一部分税收收入,而自由度更大的非税收入成为补充财源的重要手段。在短期内,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程度越大,非税收入的规模越大,并且研究税收竞争与非税收入的关系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随着“营改增”、个人所得税改革等一系列税收改革制度的稳步推进,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逐渐缓慢,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非税收入的增长。但现有研究主要基于非税收入和税收竞争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二者关系及税收竞争对非税收入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对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全国各省市2011年-2021年的面板数据,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拓展。
我国地方政府仅对税收拥有部分征管权和收益权,基本没有立法权,因此税收竞争只能通过有限的税收优惠和返还、补贴等方式进行。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收入稳定,由专业税务部门征收,而非税收入形式多样,征收范围小,相比税收收入,我国地方政府对非税收入拥有更多的管理权和自由裁量权,为了争夺有限资源地方政府会展开激烈竞争。同时,非税收入又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选择适当的竞争策略,合理控制竞争程度来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因此探究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在对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全国各省市2011年-2021年的面板数据,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具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是什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税收竞争对财政收支、经济发展和资金流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在财政支出方面,部分学者认为税收竞争会降低公共支出的水平(Zodrow,1986),而Matsumotoa(2008)等学者则认为税收竞争可以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寻租动机,优化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Ihori和Yang(2009)通过比较高税率国家和低税率国家,认为税收竞争对公共产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在经济效应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税收竞争对经济有正效应,Hatfield(2015)利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税收竞争能够降低资本税率,提高资本的税后回报,并提高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Chu和Yang(2012)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在集权式和分权式经济体中,都有一个合适的最优程度,在这个水平下,税收竞争具有经济正增长效应;还有学者认为税收竞争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有负效应,Wilson (1986)认为税基具有流动性的税收产生的财政外部性会导致公共产品供应不足;Tamai (2021)认为税收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会随着区域数量的变化呈现驼峰关系,税收竞争虽然能提高区域之间的均衡增长率,但会恶化社会福利,造成公共产品供应不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0日至11月30日,图书馆搜集及整理相关资料;
2022年12月01日至12月20日,撰写开题报告,提交由老师审定,修改并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20日至2022年3月20日,再次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交由老师审定,并接受指导;
5. 参考文献
[1]Zodrow G R,Mieszkowski P.Pigou,Tiebout,propertytaxation,and the underprovi-
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J].Journal of UrbanEconomics,1986,19(3):356-370.
[2]Matsumoto M.Re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under tax competition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