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面临的行业内部竞争和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导致了一些较早上市的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大幅下滑,甚至面临着退市的风险。为了促进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甚至挽救濒临退市的局面,资产重组作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更有一些公司已把资产重组视为一棵“救命稻草”,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来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业绩,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盈利。
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及其他相关原因,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已经不能满足重组业务的需求,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会计问题,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绩效并没有实质改善。于是很多投资者提出疑问:上市公司采取资产重组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改善其公司业绩?在改善公司业绩方面是否还有风险、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需要,应该怎样完善以及怎样规避风险?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从资产重组的概念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入手,分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以及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绩效的会计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资产重组之后的绩效变化,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资产重组会计处理和提升绩效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是通过分析资产重组的现状、存在的会计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我国资产重组会计处理和提升绩效的有效办法。
研究内容和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会计的先行者,其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资产重组的相关准则具有指导性意见。在1979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公布了'下推会计(Push-down accounting)'的文献;加拿大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CASSC)在1987年也发表了一份关于'下推会计'的指南,提议并允许在购买法下运用下推会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会计监管问题就成为国外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Kiehcel在1988年就提出:“公司重组包括资产剥离、分立 (子股换母股) 。之后资产重组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扩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所有权结构重组形式已经可以归纳为:交换发盘、股票回购、转为非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 (MB0s) 、杠杆收购 (LB0s) 等。这些学者不仅创立了对会计监管目标和过程提出质疑的“俘虏论”和“公共选择论”, 还创立了反对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 (1989年由Stephenamp;Rose提出) 以及对公共监管的效率提出质疑的“监管成本论” (Zimmerman, 1988) 。
我国的资产重组及其研究起步较晚。资产重组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被人们所认识,1980年之后才逐步引进。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各个行业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重组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和扩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企业重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债务重组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文件》, 是目前企业重组所适用的会计准则。尽管此准则对企业债务重组的定义及计量做出了新规定, 但是在企业重组会计准则实际运用上, 从资产重组的确认到计量以及损益的归属都出现了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3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自2008年5月18日起施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的多个方面,包括会计处理和财务问题进行了指导。
我国资产重组的会计处理和监督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完善,而且一些体制不健全等,导致了一些不良问题的持续存在。目前资产重组逐渐受到学术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不断深入研究资产重组问题,以期解决资产重组面临的问题。4. 计划与进度安排
①2022年11月:在搜集并阅读资料后写出开题报告。
②2022年12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并写出论文提纲。
③2022年1-3月:完成初稿(1月20日之前提交),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配合指导老师进行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张贝贝.企业资产重组存在的财务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01):110-111.
[2]代春阳.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6):102-103.
[3]时延.浅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5,(01):2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