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唯一选择。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会计界也开始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和绿色革命中,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环境会计就是在这种趋势下产生的。
本文围绕我国环境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应对政策展开,提出在我国推动环境会计的必要性,环境会计发展中遇到的挫折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一、关于环境会计在我国产生的起因和发展过程:①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②传统会计的缺陷和环境会计的产生;③环境会计的逐渐完善。
二、阐述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
三、分析我国环境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环境会计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的研究成果的大量发表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第15次会议上,通过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该文件旨在把它认为对财务报告中的环境交易和事项的最佳会计处理方法提供给企业。监管机构和准则制定机构。此外,世界银行也积极建议修改会计体系,增设环境账户,以真实反映经济增长业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陆续颁布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写了《环境会计导论: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一书,该书不但从概念上澄清了环境会计的三种含义,而且在环境成本计算、成本分配、环境会计信息应用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实务提供了技术指南。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环境会计的介绍与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主要是在介绍。借鉴、继承与局部创新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不可否认,近十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徐鸿教授在其《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一书中认为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基本程序应与财务会计一样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将环境事项确定为一项环境会计要素,并用货币确定其金额,最后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她认为,从环境要素方面分析,实务中应该建立环境资产会计、环境费用会计、环境效益会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确定论题、认真阅读分析、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撰写、提交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在文献基础上完成论文提纲和初稿,交由指导老师审核。
5. 参考文献
[1]魏素艳,肖淑芳,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2]肖序.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3]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