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日臻完善,涌现了许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适度盈余管理是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它可以同时使得公司契约的相关方都获利,但是滥用盈余管理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尽量减少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盈余管理的概念、特性 (1)盈余管理的概念 (2)盈余管理的特性 2.盈余管理的动因 3.盈余管理的手段 4.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希望通过该项研究能够对盈余管理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够结合中国的国情,认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诱因及惯用手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最终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会计学者关于盈余管理形成了不同的的概念。孙铮、王跃堂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利用。秦荣生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8220;信息观#8221;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上述定义反映了目前我国对盈余管理研究的特点。首先,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盈余管理以遵循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离开会计准则的约束,就超出了盈余管理研究的范畴,盈余管理就会成为利润操纵,甚至会计造假。其次,从众多的盈余管理定义看,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或组织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是盈余管理最为主要的动机,这种动机产生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不同利益集团受益或受损,具有经济后果。第三,部分学者也从#8220;信息观#8221;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问题,提出导致会计数据信号作用减弱的会计行为,均属于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从我国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归为三类:#8220;制度观#8221;下的盈余管理、#8220;经济后果观#8221;下的盈余管理和#8220;信息观#8221;下的盈余管理。从#8220;制度观#8221;的角度而论,企业管理层利用了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准则的缺陷,通过选择会计方法、变更会计估计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来实施盈余管理;从#8220;信息观#8221;的角度而论,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收益(即报告收益),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从#8220;经济后果观#8221;的角度而论,盈余管理虽然不会改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企业的现金流量,但通过会计盈余数据的调整,完成利益调整的过程。
(二)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William R Scott为代表。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由于经营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营者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选择时,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种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第二种观点是看Katherine Shipper在信息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8220;披露管理#8221;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8220;信息观#8221;下的盈余管理。第三种观点由Paul#8226;M#8226;Healy和James#8226;M#8226;Wahlen共同提出来的,他们指出,从与会计准则制定者相关的目的研究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0.01-11.10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22.11.11-11.30撰写并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 2022.12.01-2022.03.18完成论文初稿,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朱宇.透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财会经纬.2008,(05):65-77.
[2]龚超.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6)
[3]张祥建,郭岚.国外盈余管理测度模型前沿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