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经济大融合,企业所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导致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事务信息的披露,关注企业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显得尤其的重要,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也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原则。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可以促使会计人员有效的面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有效的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将会计处理风险降到最低。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情况下作出判断时,必须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费用和负债,而是对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作为一种全世界的通用商业化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好的调节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还是对于企业管理层对未来企业的规划走向,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概念入手,开始分析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必要性;然后从多方面阐述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接下来重点分析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提出建议。
研究内容和提纲:
一、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谨慎性原则这一概念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委托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出来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地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和收益少记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我国谨慎性原则开始于1992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年到1997年,在1993年7月1号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第二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以后,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租赁》等等新的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都有明确的体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在搜集并阅读资料后写出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并写出论文提纲。
3、2022年1-3月:完成初稿,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配合指导老师进行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潘娜,朱卫东.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7,(29):9-11.
[2] 吕欣.会计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与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224-225.
[3] 施莉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05):67-7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