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融资的财务效应分析——以中原高速为例开题报告

 2022-09-01 17:58:39

全文总字数:170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建立多元化资本市场,使其服务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及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于2013年11月末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开展优先股试点的大幕正式被拉开。

4个月后,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对优先股申报发行的具体过程及监管工作给予了更加细致的规范,意味着具有可操作意义的优先股试点规范系统最终得以确立,外部政策及法律环境的支撑使得优先股融资可以成为一些金融业,主要是商业银行,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获取资金,优化财务结构的一条重要渠道。

为此,本文将从优先股这一融资方式的特点入手,以中原高速为案例分析目前优先股融资方式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效应的影响来探究其特殊的优势与缺陷,以期为该融资模式的市场与法律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对当前优先股发行现状的综述;其次将以中原高速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数据的查阅和搜集,从融资企业的角度分析发行优先股募集资金前后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股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影响,继而探究中原高速选择优先股融资产生的优势与不足;再通过前文给出的分析内容,研究优先股融资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资料和数据,给出上市公司优先股融资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监管者应当在哪些方面设置限制条件以防止上市公司盲目进行优先股融资。

论文的核心和关键是怎样结合企业特点,运用财务分析基本原理去分析采用优先股融资带来的财务效应变化,得出优先股融资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针对的实证研究,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的研究分析,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并且也对优先股融资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我国学者汪洁,王晓梅(2017)在《非银行类上市公司优先股对发行主体财务效应的影响分析》中认为,我国非银行类上市公司采用优先股融资能帮助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本来源多元化的同时,避免了股权稀释。

施金影(2016)《上市公司优先股融资财务效应分析》中发现,与债券等负债筹资相比,优先股股息无抵扣所得税效果,税后筹资成本更高;当企业发生清算时,优先股股东的清偿顺序次于债权人之后与其他股权筹资相比,有可能造成较大财务负担,优先股的股息支付不能超过三个会计年度拖欠或者延期支付,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会恶化财务状况;与发行优先股相关的国家政策及市场制度不成熟,相对普通股等股权筹资,筹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会较困难路欢欢,宋文雅(2017)在《优先股融资模式推广完善分析》中根据我国优先股发展现状,提出优先股融资模式的推广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规定更加合理的市场环境来保障,重点应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明确优先股融资模式合法地位;第二,给公司投资者制定个性化规定预留空间;第三,放宽投资限制,同时降低上市准入门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2017年11月6日2017年11月30日: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2017年12月1日2018年3月4日:撰写、提交论文初稿; 2018年3月5日2018年3月18日:中期检查; 2018年3月19日2018年4月15日: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2018年4月16日2018年4月30日:论文进一步修改并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