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的方式,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体验旅游产品和服务获得生理或心理的满足。也就是说,旅游体验感知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游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体验结果。本文选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一)体验经济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从昔日的谋求物质上的满足,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旅游作为人们追求精神需求的娱乐方式,越来越掀起出行浪潮。同时,在旅游出行的质量上,更加要求自身体验的重要性,因此,体验式旅游盛行一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更想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乡村寻找心灵的净土,景区也在积极改善基础设施,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从体验视角对乡村旅游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调研,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利用SPSS22.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对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体验视角下影响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乡村游客的体验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内在关系以及具有不同社会统计特征的游客对体验感知差异性,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游客满意度提升策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及旅游体验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是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包括乡村旅游理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等;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包括研究结论、对策意见和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本研究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侗寨为案例地,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利用SPSS22.0数理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借鉴前人构建的满意度测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该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对体验感知存在差异,并提出提高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合理化意见。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旅游体验理论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1.旅游体验的概念
约瑟夫#8226;派恩与詹姆斯#8226;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体验经济,并且对体验进行定义,即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对于旅游体验的概念界定,国外学者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是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概念。以下是对国外相关研究整理:
表2-3 国外研究者对旅游体验概念的界定 | |||
年份 | 作者 | 研究主要内容 | |
1964 | Boorstion | 旅游体验是一种大众消费行为 | |
1973 | MacCannell |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缓解现代生活困境所作出的回应 |
|
1979 | Cohen | 从现象学角度,旅游体验是旅游者依据世界观与世界各种“中心”的关系 | |
1998 | Rayan | 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 | |
1990 | Urry | 主张旅游体验是旅游目的地的一种凝视 | |
1998 | Pinellamp;Gimore | 通过服务、商品为游客提供体验环境,为游客创造值得回忆的行为 |
资料来源:本研究根据文献资料整理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家Boorstion认为旅游体验是一种被旅游者人为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活动。Rayan(1998)提出旅游体验是一种休闲活动,他运用聚类分析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做了分析,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目的地属性的偏好存在差异。William(2006)认为旅游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应该在交通、住宿、饮食等服务方面进行体验化设计。Polo Pena A.I.(2012)认为乡村旅游的感知价值包括两种:功能感知价值与情感感知价值。其中情感感知价值包括情感体验、社会交往和教育。近年来关于旅游的情感体验研究日益增多,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集中在旅游体验的概念、体验类型、体验影响等方面,甚至提出旅游研究的情感与情感转向(emotional and affectual turn),强调旅游过程的情感体验。从上述的概念中不难得出乡村旅游体验是: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整个过程获得的服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与乡村旅游对象所提供的体验因子(感觉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相互作用,从而是旅游者的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
2.旅游体验理论
旅游体验其实质是游客体验,理查德等(1998)指出,就游憩体验的研究成果可扥为5个类型:层次论、涉入论、行为意象论、现象论和局内人-局外人论,其中行为意向论认为行为性信念会影响旅游者在体验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标准化信念构成了旅游者体验活动的主观标准,而控制性信念则提供了旅游者感知行为的基础;局内人-局外人论中,局内人主要指旅游地居民,而局外人即指被旅游目的地吸引慕名而来的旅游者,该理论人为旅游者很难获取与旅游地居民相匹的认知和理解。
3.五种体验维度
伯恩德#8226;施密特在《体验式营销》一书中认为,体验是来自不同方面的多种感受价值,他将体验维度定义分为感觉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情感体验、关联体验。感觉体验是通过听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激发顾客的深层次的感受;思维体验是指启发顾客的智力,使其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创造性地认识,并且进一步解决问题;行为体验是指由顾客的身体体验、生活方式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体验;情感体验是指主体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具有持续性的情绪和情感;关联体验是基于以上四种体验成分,通过个人体验的感受建立起个人与理想中的本我、他人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使顾客的社会性身份得以创造。
(二)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旅游体验研究起步较晚,较早提出旅游体验概念的是谢彦君(1999)提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通过旅游活动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建立更深层次的感知,到2000年时他又将旅游体验含义简化完善定义为旅游者通过感觉器官与思维活动对旅游环境与经历的体会和感悟。窦清(2003)根据游客旅游的动机及游客的真实感受情况,将旅游体验划分为九种类型包括情感体验、生存体验等;宋咏梅、孙根年(2006)建立了旅游体验效果模型:Ec=f(E,M,P,C,F),其中,Ec代表游客的体验效果,相关因子包括景区环境事物(E)、游客个性及心理特征(P)、游客经历(C)、游客体验频率(F)、经营者组织管理(M);赵现红等(2007)提出影响旅游体验的内部因素包括游客基本属性(包括客源地、社会文化背景、心理差异、职业、学历等)及旅游动机等,内外部因素共同决定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彭丹(2013)认为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对旅游者体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黄潇婷(2015)提出“旅游情感路径”的概念,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研究旅游情感体验过程。
3.2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就开始了,20世纪60年代,乡村旅游主题研究开始兴起,在欧洲国家,“乡村旅游”即agritourism(亦称农业旅游)和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而在一些东亚地区,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Gilbert,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9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将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到综合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及旅游者等诸多方面。之后学者们分别从游客动机、乡村生态环境、乡村吸引物等多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展开研究。Kneafsey(2007)的研究提出,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是追求生活方式、自身地位、逃离城市等。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乡村旅游供给需求、乡村旅游存在的发展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二)国内研究
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王兵(1999)认为,乡村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其吸引物是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其目标市场群体是都是居民,其目的是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求知放松和回归自然等方面的需求。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创业机会、乡村振兴以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李爱兰(2016)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何格,胡艳梅(2012)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政府引导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能够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向富华(2018)提出了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4种模式:村民 (村集体) 自建自营、村民 (村集体) 游客 (市民)、村民 (村集体) 公司、村民 (村集体) 游客 (市民) 公司。
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很多,但是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规范的概念。目前广为接受的定义是一种狭义定义,即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而广义上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何景明和李立华(2002)认为乡村旅游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其中乡村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关键。
3.3游客满意度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
1.游客满意度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满意度即是顾客在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达到满意的心理状态。对于游客满意度的概念,学者们研究领域不同,其概念界定也不同。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最早提出游客满意度概念的是在1965年,Cardozo指出满意度的提高能够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重购和对其它同属于该企业产品的购买。Pizam(1978)提出游客满意度即是旅游者对旅游地所获得的体验和实际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Oliver(1980)提出期望差异理论,他认为满意是对比消费前对产品或服务与消费后实际期望之间的差异,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状态。
2.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测评
Dorfman(1979)指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景观场所自身要素的影响问题以及游客本人的旅行目标、自然条件和本人对本次旅行活动的期望值两个方面。Oliver(1980)提出期望差异理论,他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期望与实际感知比较所得的结果,当实际感知绩效低于期望值时顾客会感到沮丧或不满意。虽然该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是在不断优化过程中,它成为测量满意度的基础性理论,具有重要影响。Manning(1999)认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理论概念,从三个角度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考量:第一,旅游园区的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基础设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第二,整个旅游园区层级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的方式;第三,旅游者自身的社会背景及其文化修养等属性。Yooshik(2005)认为,游客前往同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动机是有差异的,在旅游感受后,产生的满意度水平和标准也不同。游客满意度理论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度理论基础之上的,其相关理论包括:期望-差异理论、准则理论、感知绩效理论、公平理论、总满意理论。随着满意度概念理论逐渐成熟,满意度的测量方式丰富多样,构建出多样满意度测量体系。西方学者Gronroos(1984)最早提出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三维度:功能、技术、形象。Bowen(2001)认为影响游客满意度共有六大因子,如下:预期、绩效、预期与绩效的不一致、特征、情感和公平。最常见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是美国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该模型包括顾客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六个变量。
(二)国内研究
1.游客满意度概念
李智虎(2003)认为游客满意度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是游客观察后的愉快程度,将实际感知的结果与期望之间的差值作为满意函数。万绪才(2004)等认为游客满意度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景观、设施、环境和服务等满足其需求程度的综合评价。
2.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测评
李蕾蕾(1999)指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来自三类人员与游客互动:第一类人员是旅游园区的服务人员,他们通过提供具体服务来提升或降低游客满意度;二类人员是旅游园区周边生活的本地居民,游客与本地居民交流时,会从其言谈举止等方面间接得到对旅游园区的一种评价;第三类人员是旅游园区内其他游客的言谈举止。陈玉英(2006)在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后,认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包括产品、人员、服务以及形象四个方面。国内学者从目的地形象建立测评体系,如刘宇飞(2015)以红色以井冈山红色旅游地为例建立红色个性品牌、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的满意度指数测度模型。李罕梁(2018)等构建以逃离人群束缚、指标的游客动机、价值感知、游客满意度、行为意愿的农家乐满意度测评体系。
结合本文研究视角---体验,将游客满意度界定为: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感觉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思维体验和关联体验五个方面的感知进行综合评价,所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体验结果,它会影响到游客对旅游产品与服务是否重游、是否推荐给亲朋好友等方面。
(三)国内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
程兴火、周玲强(2008)从服务响应、乡村意向、游客信任、人文关怀、产品体验和服务承诺6个因子出发,构建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模型;贾陆军,黄福才(2009)通过硬件维度(食住行游购娱)和软件维度(服务质量)构建了乡村旅游满意度的系统模型,利用统计分析发放确定各个维度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权重;戴罗莉(2010)以常德柳叶湖风景区边缘的“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期望值与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姚培博(2019)以河南省为例,建立了服务质量感知、整体环境感知、乡村景观感知、乡村文化感知、费用价值、时间价值六个维度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何小芊等(2019)从景区环境、旅游景点与设施、旅游餐饮与住宿、旅游购物与娱乐和旅游服务5各要素对比了江湾和李坑古村落游客满意度。纵观国内学者在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上,通过调查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因子分析法、IPA分析法等,大致从硬件维度和软件维度出发,考虑游客满意度,也有少量从情感角度,如:王琦娜(2015)、李湘湘(2019)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和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从乡愁角度探究怀旧倾向和怀旧情感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关系,得出乡村旅游建设中要注意游客的怀旧情绪。
3.4研究评述
在乡村旅游方面,大多数学者从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旅游资源等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乡村旅游地主要包括休闲农庄、民俗风情园等,基于此,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为三种:一是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二是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三是农家乐旅游模式。学术界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大致包括游客满意度内涵、影响因素、构建满意度测评体系以及测评方式。多数学者根据旅游目的地特色、研究领域不同建立适合的测评体系。传统上,学者们都是从“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出发,建立测评体系,但是要想更深层次地挖掘游客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还需从游客体验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考虑游客满意度作用因子。
对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方面,学者们通常从主客体两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从硬件维度和软件维度对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鲜有从体验视角出发,这也存在一定客观原因,比如游客体验具有复杂性并且很难测量,所以国内从体验视角出发对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上尚存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理论基础上,从游客体验这一视角出发,建立感觉体验、情感体验、知行体验、关联体验这四个维度的满意度测评体系,对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从而对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提出有效措施,以期促进乡村旅游建设及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工作;
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2022年4月底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8226;派恩,詹姆斯#8226;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体验经济(修订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7.
[2] Boorstion D.The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America[M].NewYork:Harperamp;Row,1964.
[3]Mac Cannell D.StagedAuthenticity:Arrang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ourist Settings[J].American Journalof Sociology.1973,79(3):58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