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言论自由”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既熟悉又附有争论的议题。熟悉是因为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附有争论是因为言论争议向诸多边缘性问题延展之际,我国的法律较为模糊,不能一概定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意见,分享经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发表看法。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都较为统一的认为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但言论自由限度的划分各有不同。具体到劳动者来说,忠实义务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限制下,劳动者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保障问题,即劳动者言论自由与忠实义务的冲突和边界问题在劳动者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引导下仍有争论,要综合各种因素予以考量,以厘清两者限度。现关于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的研究较为匮乏,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性、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实证探究。
研究目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意见,分享经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社交媒体为劳动者发表一些关于工作的言论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近年来,劳动者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言论,从而遭受到用人单位的警告甚至解雇的现象,并不少见。劳动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言论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从而引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纠纷,因此,也导致了大量有关的劳动争议案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劳动者的社交媒体言论的边界问题,并没有准确的概念,从劳动法角度看,雇员的忠实义务是对雇员言论自由进行限制的法理基础,所以,更多的是从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的忠实义务来判断的,但不乏有部分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的边界问题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的边界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以期对后续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在了解言论自由的相关概念之后,通过分析并整理现有的理论资料和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有关的劳动纠纷判决书,作为课题的研究背景。再通过以下4部分的研究对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的边界有初步界定,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下面4部分组成:
(1)相关理论基础与概述。这一章介绍言论自由权的内涵、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历史发展以及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的特性。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以两种方法为主:
一是文献研究法,本文将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先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国内外法律中有关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的规定进行分析理解,再从网络言论自由、劳动者言论自由和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这三部分,对国内现有文献进行综述。
二是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内有关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的劳动纠纷判决书对劳动者忠实义务与言论自由的边界进行分析,再和国外的一些典型案列进行对比,并整理相关数据。
4. 参考文献
[1]杨燕绥.《新劳动法概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2]欧文#8226;M.费斯.《言论自由的反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年版
[3]李炳烁.言论自由的限度理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33-37.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2月:就论文选题(范围)广泛查阅资料,与指导老师共同商定论文具体题目;
(2)2022年1月上旬--4月10日:进一步查阅资料,拟订论文提纲;根据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大致进程;
(3)2022年4月上旬—5月:完成论文初稿撰写,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