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往往具有所有权和管理权合一、重经营轻管理、不重视员工体验、缺乏社会责任等特点,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企业管理者(所有者)权力高度集中,员工地位和价值不被重视,管理者往往占用员工的业余时间,给员工发布一些非正当工作任务,给组织和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经过对非正当工作任务和企业绩效管理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查阅,发现员工非生产力行为和工作投入与之高度相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即将具体论述非正当工作任务对员工反生产力行为和工作投入的影响,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四种假设。(1)针对反生产力行为方面: Hl:非正当工作任务与反生产力行为成正相关 H2:非正当工作任务与反生产力行为成负相关(2) 针对工作投入方面: Hl:非正当工作任务与工作投入成正相关 H2:非正当工作任务与工作投入成负相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非正当工作任务对反生产力行为产生影响 Fox 和Spector(2005)认为,反生产力工作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简称CWB)是组织成员危害或故意危害组织及其他成员(同事、上司、客户、代理商等)的主观行为。具体包括对他人的虐待、攻击(身体和言语攻击),偷窃,怠工。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行为的故意性和非偶然性。非故意的低绩效表现和工作中的偶然性事件不属于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范畴。 目前,研究者对反生产力工作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1)个体层面,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种族、年龄等)、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和工作满意度等。(2)组织层面,包括组织文化、组织公正等。目前对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深入研究且有影响力的主要有Fox和Spector(2005)的压力源-情绪模型和Marcus和Schuler(2004)的情境-个体、动机-控制二维模型。 Fox 和Spector(2005)基于人身攻击和职业压力提出了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压力源-情绪模型。压力源-情绪模型的核心是从环境到感知,再到情绪,最后到反生产力工作行为。这样反生产力工作行为过程就与工作压力源联系了起来,压力源是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的环境条件。对于这个模型,关键的还是感知的压力源,因为它能引起环境反应和反生产力工作行为。 Marcus和Schuler(2004)在一般犯罪理论的基础上将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个体、动机-控制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指主要的变异源,用来解释普遍存在的个体与情境间差异,第二个维度是主导性解释机制,用#8220;动机-控制#8221;维度探索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前因变量。根据以上两个维度,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被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激发源(情境-动机)、机缘(情境-控制)、内在控制(个体-控制)、倾向性(个体-控制)。
(二)非正当工作任务对工作投入产生影响 国外关于工作投入的概念最早是由Lodahl和Kejner在1965年提出,认为工作投入是:个体在心理上投入其工作的程度,或工作在个人自我印象中的重要程度;个人工作绩效对其自我尊严的影响程度。Kahn将其界定为#8220;组织成员控制自我从而使自我与工作角色相结合#8221;。上述两种观点是从个人心理角度来进行探讨,指出心理满足对工作投入的重要作用。 国外关于工作投入度研究的另一个角度是从关注工作倦怠(job burnout)开始。Maslach amp; Leiter在#8220;工作倦怠#8221;领域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将工作投入度和工作倦怠看做一个三维连续体的两级,对工作投入度的定义进行了补充。 Schaufeli认为工作倦怠是建立在低水平的快乐和与之对应的激发方式的基础上,而工作投入则是建立在较高水平的快乐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激发方式的基础上,并将工作投入划分为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这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划分,应用较为广泛。 国内学者对工作投入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徐艳将工作投入度界定为是个体心理上对目前工作的认同程度及对工作表现的重视程度,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依据张行的观点,认为工作投入是员工工作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保证员工自身绩效、同事绩效及团队绩效的完成及提高,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上述观点结合中国的特点指出工作投入是在一种积极的情绪指引下的工作态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0日 确定论文总体研究方案。
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30日 选择研究工具并确定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或确定案例企业)。
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0日 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资料。
5. 参考文献
[1]朱金强,徐世勇. 反生产力工作行为与亲社会违规行为--基于道德补偿理论的视角[J]. 经济管理,2015,37(10):75-85.
[2]徐世勇,杨彬. 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对反生产力工作行为的影响作用[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09):55-63.
[3]Kenneth S. Law,Ying Zhou.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attitudes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4, Vol.31 (2), pp.643-65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