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组织的品牌营销-以上海增材制造协会为例开题报告

 2022-07-30 14:52: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品牌在企业的研究中已比较深入,业界流传着一句经典: 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生产工厂在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毁,只要可口可乐品牌在,几年时间就可以重新建成新的可口可乐王国。

但是然而在公益行业内,非营利组织的品牌意义却甚少被讨论研究。

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非盈利组织埋头做项目,而没有把公益人的情怀和价值观转化为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和资源来支持和参与这份使命的实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在中国,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和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弗斯顿博格认为:“现代非盈利机构必须是一个混合体:就其宗旨而言,它是一个传统的慈善机构;而在开辟财源方面,它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组织。当这两种价值观在非营利组织内相互依存时,该组织才会充满活力”。而品牌营销能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帮助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缓解生存压力以及规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非盈利组织的概念,分类,发展过程以及运作方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已经逐步走入明确化。明确了非营利组织品牌的基本内涵,确定了相关的研究路径;并意识到非营利组织品牌建设的制约因素,即资源的相对匮乏,非营利组织与品牌跨越领域的“代沟”,对组织管理要求的多元化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并构建了成熟的理论模型,如包含品牌建设准备工作以及建构过程中的流程化模型,品牌导向模型,PLA模型等。

在应用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双层面、由内及外的品牌策略、组织使命与价值观关注、商业化品牌策略应用结合,以及内部化管理与组织外部嵌入相匹配;在教育实践方面,包括类似于巴西等南美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慈善组织管理等相关学位认证,培养相关专业研究队伍以及学术氛围。国内研究综述相对国外对非营利组织品牌建设的研究来说,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对相关研究的重点仍停留于非营利组织营销学的大层面内,而主要借鉴的是企业等营利性主体的形象营销策略以及与其关系把握,“品牌”只是作为营销学的大学科下的一个要素,被大部分学者一笔带过。而在应用方面,对品牌建设还仍停留在“外表”,关注点主要在品牌形象设计的研究以及宣传推广平台的建设,似乎把品牌服务的对象限制在了单方面的外界,而对组织内部品牌建设还少有提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0/11/10---2010/11/28:检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最终定题为:非盈利组织的品牌营销—以上海增材制造研究协会为例。

2、2009/11/29---2010/12/18:检索有关非盈利组织方面的资料和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2022年中国非盈利品牌报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以及对一名上海增材制造协会人员访问写出开题报告并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核。

3、2009/12/19---5/7:继续检索相关资料并研读这些资料,对一些外文资料进行翻译,详细安排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支撑起一片蔚蓝天空——非营利组织品牌建设研究[J]. 王芳,方明东.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4)

[2]]彭迪.发展非营利品牌 让公益走得更远一些[J].社会与公益,2015(02):40-41.

[3]汤卢芸,徐翀.解析非营利组织品牌传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4):79-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